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鑫通讯员杨秋丽郑前钱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核科学知识,9月23日,浉河区老城街道联合区科协、河南省核技术应用中心、信阳市第十三小学、老城街道环宇社区共同举办的2025年全国科普月“核”知识科普进校园活动,在十三小多媒体教室顺利开展。
活动现场,科普讲师以“‘核’从哪里来”“‘核’的发展历程”“如何利用‘核’资源”等三个方面为框架,借助图文并茂的课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启科普之旅。
在讲到“核”的诞生时,讲师结合课件中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发现放射性元素钋等历史画面,生动讲述核科学发展的关键节点,同学们目不转睛,听得十分入神。
在介绍核能应用时,讲师展示了核电站的图片,结合中国核电发展的相关数据,讲解核能“清洁能源、能量密度高、发电稳定”等优点,还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邀请几位同学上台结合课件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形象解释核能原理,现场氛围热烈。
在谈及核辐射防护时,讲师指着课件中“减少暴露时间、保持安全距离、增加保护屏障”的图示,详细讲解自我防护方法,同学们认真记录要点。活动中,还有同学拿着话筒,积极向讲师提问,讲师耐心解答,现场互动频繁。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沉浸式走进“核”世界,不仅对核科学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更激发了科学探索兴趣。浉河区科协和老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联合开展此类科普活动,助力辖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