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美国有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有货卖不成钱。 在全球经济这盘棋上,中美两国正陷入一场持久拉锯,谁能顶得住关税压力,谁就占上风。各国都在暗中下注:中国握着货,美国捏着钱,却互相卡壳——中国货卖不出去,美国钱买不到货。这种局面悬而未决,未来走势牵动人心,谁先松劲? 这几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从2018年开始,美国针对中国产品层层加关税,中国则相应调整策略。全球供应链本就紧密相连,这场较量让各国经济体都感受到震动。企业界和政策圈子里,大家议论焦点是谁能在压力下保持增长。国际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产品输出同比涨超70%,但对美出口整体下滑15.5%。投资者们权衡风险,有的转向新兴市场避险。中美双边贸易额在2025年前半年收缩,但中国对其他地区的输出保持强劲。各国政府据此修正政策,缓冲潜在冲击。 这种关注还扩散到更广领域。全球论坛上,代表们交换观点,评估贸易摩擦对本土影响。2025年上半年,越南等国从中国输入部件后转销美国,间接缓解部分压力。经济联系更复杂,各方都在中美间找平衡点。 中国掌控齐备生产体系,对美输出却遇阻力。2025年前八个月,对美输出总量同比下滑15.5%,部分物品积压或经越南、墨西哥转运,抬升成本。转而开拓东盟、中东渠道,新能源车输出在八月达20.4万辆,同比增102.7%。国内需求成支柱,挖掘机销量前半年升逾30%,安徽、北京等地工程开工率高,推动5G和高电压线建设。居民消费活跃,新能源车占全球六成份额,乡村添置智能器具,促进内部循环。高端环节推进,半导体国产比例近30%,比亚迪电池密度达210瓦时/公斤,这压缩日韩市场空间。借助一带一路,沙特以能源换高铁,德国车企在安徽建电池设施,日本移混动技到中国,三星在西安扩产能。中国开辟多路径,缓和单一依赖。 美国持有货币主导,廉价进口却受限。2025年七月,消费者价指数同比升2.7%,征收因素占部分涨幅,每个家庭额外支付数百美元。联储顾虑价格加速或股市动荡,与上世纪七十年代滞胀相似。盟友转向,欧盟遇20%征收后,德国车厂投向中国,大众在安徽组电池,宝马在沈阳增电动车产量。日本授权技给中国伙伴。制造业回归未果,2025年岗位净减3.3万,无法补劳动力空缺,得州厂招募难,英特尔设备因电力缺降产,成本高于中国近40%,靠政府资金续存。征收壁垒加剧本土负担,商会告诫避免历史重演。 全世界现在都在赌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扛不住,目前的状况是中国有货,美国有钱美国有钱买不到中国货,中国有货卖不成钱。这事儿本质上是两种经济模式的碰撞。中国靠全产业链加超大市场筑生态,像大树根深叶茂,向各方延伸。美国靠美元霸权加技术垄断维系,更像高楼依金融支,易晃。历史教训清楚,1930年美国高关税法致全球贸易减六成,自陷低谷。现类似举措,2025年全球贸易预计增0.9%。中国推战略调,一带一路上半年投资创纪录,建设合同66.2亿美元,投资57.1亿美元,聚焦能源矿业科技。区域协定促贸易增,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2.12%,沙特巴西签长协议。德国日本企业赴北京论坛谈合作。美国遇盟友疏,内部价压续,产业移未成。 中美较量,中国重共建平台,邀各方参,美国求独利。中国路径显韧,在边开拓新空间,这种格局下,中国占主动。未来走势看,关税休战延长90天,但出口下滑趋势明显,全球贸易面临不确定。我们坚持战略定力,推动高水平开放,稳住基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