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刘奭去拜见皇后,选妃已备好。没人想到,他随手一指,西汉命运就变了。 甘露二年深秋,汉宣帝看着太子刘奭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刘奭自宠妃司马良娣死后,整日闷闷不乐,这会儿正木木应付选妃。 皇后从掖庭挑了五个宫女,穿素衣、插银簪,脸色冷清。宣帝暗叹:“乱我家法的,肯定是这孩子。” “太子,选一个吧。” 皇后催促。刘奭盯着酒樽发呆,满脑子都是司马良娣的遗言:“我是被姬妾用巫术咒死的。” 他随手往右边一指,指的是穿绛红曲裾、低眉顺眼的王政君。 王政君呼吸骤急。她之前两次定亲,未婚夫都意外去世。相士说她 “会大贵”,母亲便把她送进掖庭,教她读书、弹琴、刺绣。 当夜,王政君被送进太子宫。刘奭掀帐时,月光照在她脸上。她记着母亲的话:“别抬头,别多话。” 刘奭的手碰到她手背,她忍不住发抖 —— 这是她第一次靠近太子。 第二天,王政君见鬓角多了根白发,想起昨晚的事,心里不是滋味。 三个月后,王政君晨起恶心,太医跪报:“恭喜太子妃,您有孕了。” 宣帝得知消息,想起民间老妇的歌谣:“月儿落,贵子来。” 他给未出世的皇孙取名 “骜”,常带在身边。 黄龙元年冬,宣帝驾崩,刘奭继位为汉元帝,王政君被封皇后。 她想起母亲说过,怀她时梦见月亮入怀,如今这 “月亮” 终究落进了深宫。 王政君生子后,元帝对她更冷淡,常宿傅昭仪的昭阳殿。王政君不在意,只专心教儿子刘骜读《孝经》,见他摔跤也不让人扶,教他 “自己爬起来才是大丈夫”。 刘骜长大后爱喝酒玩乐,元帝不喜,又偏爱傅昭仪之子刘康,想换太子。傅昭仪也趁机进言,劝元帝为汉朝着想,改立刘康。 王政君抱着熟睡的刘骜,在烛火下绣手帕,满心焦虑。幸亏驸马都尉史丹护着太子,两次替刘骜解围,元帝才松口:“皇后没错,太子是先帝疼爱的,不换了。” 竟宁元年春,元帝驾崩,刘骜继位为汉成帝,王政君成了皇太后,王氏外戚势力大涨。 成帝厚待舅舅们,先封王凤为阳平侯,次年升他为大司马大将军,后来又一天封王政君五个弟弟为侯,王根、王商等人也占了要职,时人叫 “五侯当朝”。 王凤掌权时,大臣奏事要先经他手,连成帝都得让三分。 王政君不沉迷权势,偶尔会想起在掖庭时,和许娥、傅瑶一起聊天的日子。如今三人成了后宫最尊贵的人,却互相猜忌。 成帝越来越荒唐,赵飞燕姐妹进宫后搅乱后宫。赵飞燕陷害许皇后、诬告班婕妤,王政君虽讨厌她,为了后宫安宁,还是封了赵飞燕父亲为侯。 更让王政君痛心的是,成帝默许赵氏姐妹毒死曹宫女生的胎儿。她看着《汉书・外戚传》,才明白相士说的 “大贵”,是用无数人血泪换来的。 绥和二年春,成帝暴毙,没留子嗣。之前立的定陶王之子刘欣继位为汉哀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 王政君让王莽辞官避嫌,王莽上书请退。后来哀帝提拔傅、丁两家,打压王氏,王根被逐、王商之子被贬。 元寿二年,哀帝驾崩,也没子嗣。王政君当天赶到未央宫,收走玉玺,召王莽入宫任大司马。 王莽很快铲除傅、丁势力,逼死赵飞燕和傅皇后,和王政君一起立九岁的刘衎为汉平帝。 王政君临朝听政,把政事交给王莽。王莽排除异己,还把女儿嫁给平帝,又收买王政君身边人说好话,让她对自己很满意。 元始五年,平帝死了。王莽挑两岁的刘婴当皇嗣,自己做摄政皇帝。王政君察觉不对,却拦不住了。 初始元年,王莽篡汉建 “新”,派王舜去要玉玺。王政君怒骂:“你们王家受汉恩,却夺皇位,猪狗不如!” 她把玉玺狠狠摔在地上,玉玺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补上,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王政君想起父亲教她的《诗经》句子:“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这八个字,恰似大汉的命运。 从汉高祖斩蛇起义,到王莽篡汉,一切的起点,不过是当年刘奭那随意一指。 始建国五年,王政君去世,享年八十四岁。她与元帝合葬渭陵,一生经历七朝,做了六十一年后妃,亲眼看着西汉从强盛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