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朝鲜比越南更缺电,为啥中国不向朝鲜出口呢?说句扎心的,不是因为越南钱多,而是朝鲜自己把送电这条路给“断了”,中国一旦出口给朝鲜,就可能有麻烦了…… 朝鲜电力供应长期面临严峻考验。数据显示,2023年朝鲜电力覆盖率仅为57.5%,许多地区每日供电不足两小时,这种局面源于能源设施陈旧和资源分配压力,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越南电力需求同样紧迫,作为制造业中心,2023年制造业电力缺口高达800万千瓦,政府部门紧急协调资源,避免更大冲击。中国南方电网与越南电力公司通过双边协议,提供稳定供电支持,当年出口量增长35%,帮助缓解了当地燃眉之急。两国电力合作走正规渠道,结算透明,按时履约,确保电能直达用户端,支持越南经济稳步前进。 两国电力格局对比鲜明。朝鲜虽资源有限,却优先保障外汇收入,2023年向中国输出5.36亿千瓦时电能,获取1.57亿元资金,2024年进口额达2220万美元,继续维持这一模式。这种选择反映出外汇在国家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即便本地用电不足,也优先保障外贸收益。越南则将电力视为经济支柱,积极吸引外资,2024年双边贸易额增长强劲,能源合作融入区域框架,推动基础设施升级。 朝鲜电力出口举动揭示对外汇的强烈追求。尽管国内供电紧张,2023年仍向中国输送5.36亿千瓦时电量,换取1.57亿元收益,2024年规模持续,进口额2220万美元。技术层面障碍重重。朝鲜电网多源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援助,线损率估计达50%,电能在途中大量流失。 政治因素进一步复杂化。联合国安理会多项决议虽未明确禁绝电力援助,但能源项目需严格审查,美国财政部多次警示,涉嫌规避制裁行为可能招致次级措施。中国作为常任理事国,仔细权衡每项合作,避免被解读为支持特定领域。经济机制对接困难。朝鲜电价遵循计划模式,中国供应需明确结算路径,却无市场化保障,导致合作意愿消退。相比之下,越南市场机制健全,电价可议,中国南方电网签署协议,结算透明,2024年合作扩展至清洁能源,越南电力集团支付及时,避免纠纷。 朝鲜自身优先序加剧问题。它将外汇置于民生之上,出口电能虽获益,却忽略国内升级。国际制裁框架下,能源合作敏感,2024年俄罗斯否决专家组续期,监测机制调整,但核心限制未变。中国秉持谨慎态度,避免风险。越南则释放积极信号,南沙议题趋缓,融入“一带一路”,2024年贸易额强劲增长,能源项目落地加速。 明明朝鲜比越南更缺电,为啥中国不向朝鲜出口呢?不是因为越南钱多,而是朝鲜自己把送电这条路给“断了”,中国一旦出口给朝鲜,就可能有麻烦了……朝鲜缺电这不是什么秘密,哪怕在平壤,一到晚上街头路灯的光亮都显得有些吝啬,农村地区甚至一天只能亮三四个小时。但越南同样也是电力紧张国家,中国却年年都在向越南送电,2023年供电量还涨了35%。 2023年,朝鲜还向中国出口了5.36亿千瓦时电,赚了1.57亿元。这事儿听着挺离谱,自己都黑灯瞎火了,还往外送电?但在朝鲜这样的国家,外汇才是真金白银,人民用不上电不要紧,只要能换来一点点硬通货,就算烧光了煤也要卖。问题就在这儿,朝鲜不是没电,而是自己把民生放到了外汇后面。而且它这条“出口电”的路,是通的;“进口电”的线,却早就堵死了。技术上来说,目前朝鲜电网的电力系统还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设备来自苏联援助时期,几十年没怎么更新。 输电线路老化严重,电从中国送进去,能不能到用户手上是个大问号。有人估算过,线损可能高达50%,也就是说一半的电在半路就“蒸发”了。就算是两国共建的鸭绿江水丰水电站,也因为朝方设备老旧,常年处于“发得出、送不了”的状态。再加上国际政治这一层,联合国安理会的多轮制裁虽然没有明面上禁止对朝供电,但凡是沾上“能源”两个字的合作,基本都会被放大镜审查。如果中国贸然输出电力,可能被怀疑是在“变相支持朝鲜发展敏感项目”。美国财政部就曾警告过,任何“有规避制裁嫌疑”的行为都可能触发次级制裁。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这种红线上自然要格外谨慎。 反观越南,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他们不是没缺电,而是电不够用在了刀刃上。2023年,越南制造业用电缺口高达800万千瓦,直接影响了三星、苹果等外资工厂的生产。据了解越南仅因一次高温限电,外资就损失了数十亿美元。所以越南政府比谁都清楚,电力就是命脉,电断了,投资也就飞了。越南的好处在于,它的电价是可以商量的,市场化机制基本健全。中国南方电网和越南电力公司签的是双边协议,走的是正规渠道,而且结算清晰透明,按时付款,没有扯皮。而且越南在地缘政治上也释放出了积极信号。 从中朝电力合作看,技术、政治、经济多重因素交织,需朝鲜主动优化基础设施与机制,方能推进。中国愿在规则内提供支持,推动互惠。未来,鸭绿江电站维修深化,专家分享经验,助力区域能源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