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欧盟面对的是"生死攸关"的挑战 应该效仿中国的产业政策 法国世界报周一发表长篇文章,关注中美关税战导致中国产品转向欧洲市场的情况。 新一轮冲击可能更加猛烈 该报表示,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导致大量原本销往美国的中国工业产品转向欧洲市场。今年夏天,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了近 10%,引发欧洲各界的担忧,许多人开始谈论欧洲要遭受"第二次中国冲击"。 因为中国产品不再局限于低端的制造业,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国防等高技术和战略性产业,中国已经快速崛起。欧洲工业界担心,如果欧盟没有有效应对措施的话,欧盟残存的工业基础将被进一步侵蚀。 中国产品进入欧盟的主要入口国是荷兰,中国产品在荷兰的鹿特丹港进入欧盟后,再流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欧盟受影响的行业几乎涵盖所有门类:包括电子元件、化工、家电、电动车、太阳能板、风机、家具、纺织品、玩具等等。法国进口的中国产品,增长尤为显著:药品类暴涨 125%,电子设备、运输工具、纺织品均呈两位数增长。 欧盟面对"生死攸关"的挑战 法国世界报表示,欧盟委员会不是没有行动。但问题是,欧盟的措施要在 27 国之间磋商,耗时漫长,落地迟缓。比如,欧盟的钢铁新规要到今年 10 月才可能正式公布。欧洲企业界批评欧盟"只会讨论,行动迟缓",相比之下,美国和中国更善于动员资本和政策保护产业链,使欧洲处于被动局面。 在政策辩论中,欧盟内部出现两种思路:一是更强的保护主义,推动“欧洲优先”政策,将公共采购和补贴集中于本土关键产业;二是探索合作模式,例如借鉴中国早年的策略,现在,反过来,让中国的资本与技术落地欧盟,通过和中国企业合资要求中国技术转移,惠及欧洲的就业和研发。智库雅克·德洛尔研究所主张,如果能引导中国资本在欧洲设厂,在汽车、电池等领域合作的话,可提升欧洲的竞争力。不过,现实是,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互相竞争,纷纷以更高的补贴吸引中国投资,却没有能够统一规则要求中国转移技术。 前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警告,欧盟面对的是"生死攸关"的挑战,一年来,形势更趋严峻:自 2024 年底以来,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增加了近 20%。若不迅速行动,欧洲可能长期陷于工业空心化和经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