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跟美国作对?除了欧盟,表面看起来还有英国。美元指数有六大权重货币,分别是欧元57.6%、日元13.6%、英镑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理论上来说,他们都是美元的利益捍卫者和瓜分者。 先说说欧盟,这些年跟美国的别扭就没断过。美国前两年搞“通胀削减法案”,明着是刺激自己家产业,暗地里却逼着欧洲企业往美国搬,德国的汽车厂、法国的新能源公司都被撬得心慌。 欧盟这边气得跳脚,立马出台了自己的“绿色新政产业计划”,反过来跟美国抢投资、抢技术,嘴上没说跟美元对着干,可行动上早就开始推欧元结算。 比如跟俄罗斯做能源生意,以前全靠美元结账,现在不少单子都改成了欧元,连跟中国做贸易都在试用水电煤气的欧元结算通道,这明摆着就是不想再被美元绑死。 再看英国,脱欧之后总说要跟美国更亲近,可真到了利益上一点不含糊。去年英国央行跟美联储对着干,美联储疯狂加息的时候,英国偏偏先一步放缓加息节奏,还偷偷增持了不少黄金储备,一下子把外汇储备里黄金的占比提了好几个点。 要知道,增持黄金从来都是对冲美元风险的老办法,英国这么干,嘴上没说不信美元,身体却很诚实。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跟中国做金融合作也没闲着,伦敦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搞得有声有色,甚至还尝试用人民币结算部分大宗商品,这要是放在以前,美国绝对会跳出来拦着,可现在英国该干嘛干嘛,根本没把美国的脸色当回事。 日元这边看着温顺,其实也在偷偷搞动作。日本央行这些年一直维持低利率,跟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完全不同步,表面上是为了刺激经济,实际上是不想跟着美元的节奏被割韭菜。 前两年美元走强的时候,日元贬得一塌糊涂,日本财政部直接出手干预汇市,虽然嘴上说不是针对美元,可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不想让日元被美元牵着鼻子走。 更关键的是,日本跟中国、俄罗斯做贸易的时候,也开始尝试用日元或者对方货币结算,比如买俄罗斯的能源,以前全是美元,现在不少单子改成了日元和卢布互换,这一步步都是在削弱美元的存在感。 加拿大元、瑞典克朗、瑞士法郎这几个体量小,可也没闲着。加拿大虽然是美国的邻国,可在能源贸易上早就开始跟美国叫板,比如卖给中国的原油,以前用美元结算,现在不少改成了人民币和加元直接兑换,还跟中国签了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为了绕开美元中间环节。 瑞典更直接,加入北约之后看似跟美国更近了,可在数字货币领域偷偷发力,央行数字货币试点搞得风生水起,还跟欧盟一起探索数字欧元,这要是成了气候,美元在欧洲的支付地位肯定要受影响。 瑞士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传统的中立国,以前总跟着美元的节奏走,可现在连瑞士央行都开始减持美元资产,增持欧元和人民币,甚至还把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这举动背后的心思,傻子都能看明白。 其实这些国家心里都清楚,跟着美元混虽然能分蛋糕,可风险也大。美元一加息,全球资本就往美国跑,不少国家的外汇储备扛不住,汇率贬得一塌糊涂,以前的阿根廷、土耳其就是例子,现在这些权重货币国家不想重蹈覆辙,只能偷偷找后路。 欧盟不想再被美国当成“提款机”,英国脱欧后想搞自己的金融圈子,日本不想再当美国的“经济附庸”,加拿大、瑞典、瑞士更是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大家看似还在美元的圈子里,可早就开始为自己铺路。 就像去年美国想让欧盟一起制裁俄罗斯,欧盟表面上答应,暗地里却偷偷开通了“北溪-2”的备用通道,还跟俄罗斯继续做能源生意,用欧元结算;英国嘴上跟着美国骂俄罗斯,可伦敦的金融机构照样跟俄罗斯的企业有往来,甚至还帮着做一些非美元结算的业务。 这些事要是放在十年前,美国绝对会严惩不贷,可现在美国自己麻烦缠身,又要应对中国的崛起,又要处理中东的乱局,根本没精力管这些“小弟”的小动作,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一点点脱离自己的掌控。 说到底,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元指数的六大权重货币,以前靠着美元霸权一起赚钱,现在看到美元的风险越来越大,自然要为自己打算。 欧盟想靠欧元撑起欧洲的经济主权,英国想靠自己的金融中心地位东山再起,日本想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其他几个小国想在大国博弈中保全自己,大家的心思虽然不一样,可方向却差不多——都不想再被美元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