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脉脉清流润民心

初秋午后,暑热未消。沙洋县沈集镇乐山村村民李士兵忙完农活回家,额间还挂着汗珠。他走进院子,拧开水龙头,双手捧起清亮的水扑在脸上,笑着说:“现在啥时候用水都是哗哗的,水清得像矿泉水。以前用水高峰期水流细,现在不仅水压稳,水质还特别好!”如今,越来越多和李士兵一样的农民喝上了“放心水”“省心水”。

农村供水保障是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我市将农村供水运行管护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开展精准监督、跟进监督,积极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与管护模式,系统提升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

靶向施策,打通“中梗阻”

沙洋县沈集镇24个村(社区)8665户居民此前长期依赖柴岗水库供水。今年2月以来持续干旱,水库蓄水量锐减,居民陷入限时用水、水质浑浊的困境。为尽快改善这种状况,3月,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水源置换攻坚战打响。

“我们迅速研判,决定以水源置换作为突破口。”沙洋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朱凯回忆当时的情景。3月12日专项工作组成立,组织技术力量昼夜施工。仅用7天时间,一条长达18公里的输水管道就铺设好了。3月19日,随着阀门开启,清冽的漳河水涌进沈集镇供水系统,解了当地居民饮水燃眉之急。

这场“应急攻坚”,只是全市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升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三向发力”攻难点,打通农村供水“中梗阻”。开展全域排查,聚焦停水断水、水质差、管网漏损等6类问题,以水厂为单元排查供水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入户走访,确保问题改到位、群众真受益。

今年7月以来,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会同市水利和湖泊局多次深入农户家中,倾听民声、检验成效。市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杨勇说:“走访中深切感受到,群众最朴素的获得感就是用上放心水。我们将持续‘回头看’,让农村供水实事可感可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1642万元,用于水厂硬件改造及管网升级,约52万农村居民受益。

智慧管护,让农民喝上“放心水”

农村供水工程三分建、七分管。2023年,水利部提出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我市积极推广。截至目前,全市40座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护率达80%,年底将实现全覆盖。

钟祥市双河镇天甜水厂通过智慧化改造,运行管护实现从传统人工操作到“一屏掌控”的跨越。该水厂负责人张家海介绍,2016年水厂刚运行时,消毒药剂投加靠经验,取水口靠人力值守,反冲洗设备故障频发,水质检测也不完善,群众关于“水质浑浊”的投诉时有发生。如今,水厂完成设备改造与技术升级,原水取水、加药消毒、反冲洗实现全程自动化。15公里外的取水口,过去需2人轮流看守,现在手机就能远程监控操控。

“我们实现了‘一屏掌控’。”张家海说,中控大屏上全流程数据实时可见,一旦出现异常,系统第一时间报警,工作人员迅速介入处理。同时,系统精准控制药剂投加,每吨水成本降低0.15元,年节约超10万元。水厂构建的“四级检测网”,通过每日自检、每月抽检、半年全分析、不定期飞行检查,保障了水质安全可靠。“改造后设备故障率下降了70%,供水稳定性大大提升,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更好满足了当地乡村和企业用水需求。”张家海表示。

民生为本,做实“水文章”

一滴水,见证大民生。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行农村供水工程投、融、建、管、运一体化模式,规模化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2%,农村饮水安全实现跨越式提升。

今年3月,湖北省《2025年农村供水民生项目实施方案》印发,京山市迅速启动重点民生工程:通过实施30公里供水管网改造与延伸,全面提升区域供水保障能力,助力10万农村人口从“喝上水”迈向“喝好水”。目前,工程基本完工,即将投用。

在京山市罗店镇村民记忆中,春节爆管停水是最令人头疼的事。“三天两头停水修水管,生活受影响,年都过不安稳。”这样的困扰即将成为历史。此次工程拟铺设22公里球墨铸铁管,替代高关水厂原老旧水泥管,寿命可达百年,能有效抵御水锤冲击和地基沉降。工程投用后,京山市宋河镇、罗店镇、曹武镇居民将告别爆管停水困扰。

“新管道内壁光滑,水质有保障,输水能耗低。”京山市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李鉴介绍,球墨铸铁管的水泥砂浆衬里技术可有效防止水垢附着和微生物滋生。

同时,石龙镇11个村1.5万村民也将迎来供水模式根本变革。此项工程新建的6公里管网将潼泉寺水厂供水区并入石龙水厂,彻底改变过去小型水厂供水压力不足、水质不稳定的状况。在新市街道,八字门水厂新建的2公里管网也将让5个村9500人用水条件得到改善。“这项工程不仅是设施的升级,更是民生实事的深刻体现,它用技术硬实力化解了群众‘用水难’痛点。”李鉴表示。

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是一项持久系统工程。下一步,我市将着力系统施治,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和改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市局农水科、京山市水利和湖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