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消息 格鲁吉亚突然宣布了 9月22日,中格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已实质性完成。这份2018年生效的“一带一路”首个自贸协定,正朝着“2.0版本”成功迈进。 2018年刚签协定时,中格双边贸易额才9亿多美元,到去年已经涨到22.5亿美元,翻了一倍还多。 今年前八个月直接干到17.8亿美元,特别是咱们从格鲁吉亚进口的东西,同比增长了30.3%——超市里那些越来越常见的格鲁吉亚葡萄酒,就是这么来的。 这次升级可不是简单降点关shui那么简单。以前咱们买瓶格鲁吉亚红酒,可能因为检验标准不一样,得折腾好几道手续,现在双方把农产品安全检查流程统一了,以后通关时间能缩短三成。 还有这个反倾销规则的变化。以前有些国家老拿第三方价格来说事儿,咱们的机电产品出口老吃亏。 这次升级明确说了“反倾销调查不使用第三方替代价格”,就拿湘潭的工程机械来说,现在出口格鲁吉亚,价格上就有底气多了。 华凌集团直接在格鲁吉亚搞了个“木材加工+物流+银行”的全产业链,木材进口成本降了12%,加工好的板材7天就能送到欧盟,年化收益率能到8.5%,这操作真是把红利吃干抹净了。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都是企业的事儿,跟咱没关系?但格鲁吉亚的蜂蜜、矿泉水以后进来更方便了,价格说不定还能再降点。 反过来,咱们的手机配件、小家电通过那边卖到欧盟,选择多了,价格也可能更实惠。更别说以后中欧班列可能走新路线,物流快了,海淘的东西说不定能早几天收到。 这个“2.0版本”协定就像给“一带一路”开了个好头。现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格鲁吉亚却站出来说“反对保护主义”,这种合作精神挺难得的。 从超市里的一瓶红酒,到中欧班列的一条新路线,开放合作最终惠及的还是咱们普通人的生活。 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