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廊坊日报
作为全省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标杆,近年来,香河县渠口中心卫生院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医疗设备、强化人才培养、创新发展模式等举措,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成功探索了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香河路径”。
规范打底,筑牢基层服务基石。10.6万服务人口、1.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9张医疗床位+200张养老床位,床均业务用房171平方米、引进1.5T核磁、高压氧舱……一组数据直观展现了渠口中心卫生院的家底。对照《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参考标准》,渠口中心卫生院重点从夯基础、强设备、优人才、抓服务、促转型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连续五年获得省级荣誉,夯实了“县域医疗次中心”的地位。
联动破壁垒,推动诊疗同质化。渠口中心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影像、心电、检验三大中心共建共享,开通绿色通道与120免费接送,推动诊疗同质化。今年以来,县级专家带教查房24次、接收进修4人,双向转诊65人,远程传输各类检查数据超800份,可诊治100种常见病、开展60种手术。
凭特色突围,打造专科发展强引擎。省级疼痛专科年门诊6121人次,收入占比21.86%,还能独立开展可视化针刀治疗……2018年,渠口中心卫生院牵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李石良教授团队,深耕疼痛诊疗,2022年创成省级特色专科,不仅让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患者在家门口得到有效治疗,更培养出4名能独立坐诊的专科医师。这种专家引领+本土培养的模式,让专科收入年均增长20%,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专科引领了医院高质量发展。
用融合破局,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200张养老床位、40位京津冀本地老人入住,医疗+养老+康复一站式服务……2023年投入5600余万元建成的医养结合中心,不仅有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兴仁教授每周坐诊的中医服务区,还有配备专业器械的康复大厅,年均服务2000余人次,形成诊疗-康复-养老闭环。
末梢延伸,夯实“小病不出村”根基。宣教寺村卫生室2024年6月改造后,350平方米空间实现四室分开,功能规范。乡村医生边傲亮擅长针灸等中医疗法,以“简、便、验、廉”方式服务周边3000余村民,可应对呼吸道、消化疾病、慢性病基础管理及轻度外伤、小儿常见病等。2024年9月至2025年7月医保结算90人次,日均接诊20余人次,门诊量较改造前提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