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的艺术项目所引发的争议,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环保的讨论,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科技导致的文化生态改变。
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做的大脚印、笑脸等焰火,当时奥运会是一个技术辉煌、文化自信、举国民族自豪的大事,是艺术家个人才华融入国家盛事。
2008年是什么时候?没有抖音没有快手,信息传播主要由电视报纸传统媒体主导,是典型的中心化模式。艺术创作有门槛以及学院关系。
当时的艺术表现,因为普通人无法参与,无论是绘画、装置、还是烟花爆破都是高不可及的、遥远在上的;艺术家是受人尊敬的,是普通人想搞也搞不了的。艺术的话语权和定义,批判性,影响力,都是被精英把持的。艺术和艺术家是有光环的。大家带着仰视的心态默认其高级。
2013-2019 年,4G 时代迎来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阶段,生活服务类、短视频类、直播类以及游戏类 APP 百花齐放,均得到快速发展。
也就是近10年才出现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不断提升+高速流量基建完备,技术普及化了,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基于生活的艺术作品积极的共创者。
各种直播的、各种博主,通过戏剧化的剪辑、别出心裁的配乐或是精彩的文案,就能瞬间来一个即兴内容。而且这些民间自发的题材和UGC,是即时、海量、去中心化的。一个普通人的创意内容,可能一夜之间触达千万人,艺术,不再顶着光环、不再神圣化、变得生活化、互动性强的。
艮运结束了、离运开始了。既有的权威、规则和门槛,都在消退。技术早就改变了话语权生态。大众被动接受艺术题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所以当艺术家还习惯于依赖商业资本、搞一些自己眼中的宏大叙事,普通人对此已经不再仰视+买账了。
既然普通人都有即兴参与创作的权利。艺术的评判权也不再是少数精英,大众通过参与二次创作、评论和传播,都在参与其中。那么大家,群众,对艺术家的祛魅和审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蔡国强烟花秀现场感言视频曝光欠蔡国庆老师365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