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美国难以接受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那就是,如今中国已经成功推动建立新世界秩序。 最近这些年,美国心里估计特别不是滋味,因为一个让它难以接受的现实已经明晃晃地摆在眼前——中国成功推动建立了新世界秩序,而“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场变革的关键推手。 从2013年提出到现在,十年磨一剑,“一带一路”终于在2025年上半年彻底爆发,中国对外签署的建设合同金额高达662亿美元,产业投资571亿美元,两项加起来比去年多出一大截。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实实在在的影响力扩张。 当西方还在会议室里为要不要和中国“脱钩”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中国已经闷声干大事,把电网拉到了非洲,把港口建到了拉美,把高速铁路铺到了中亚。这种效率和执行力,让西方国家望尘莫及。就拿非洲来说,中国在赞比亚援建的下凯富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750兆瓦,提升了赞比亚全国电力供应近40%,累计发电超105亿千瓦时,还减少了93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更重要的是,这个项目为当地创造了约1.5万个就业岗位,培养了322名高级技术员工,甚至还配套建设了一所能容纳500名学生的中学。这种“基建 + 教育 + 就业”的全方位合作模式,让非洲国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在拉美,秘鲁的钱凯港项目同样令人瞩目。这个南美首个智慧港口和绿色港口,自2024年11月开港以来,前5个月进出口总额突破7.77亿美元,集装箱吞吐量达9.44万标准箱。中国建设者在施工过程中克服了地震带、强涌浪等恶劣自然条件,研发出10余项原创技术,不仅将沉桩效率提升至3天7根,还通过智能抛石船和无填料振冲工艺,将噪声和粉尘污染降低40%。 钱凯港的建成,不仅让秘鲁的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还开通了连接中国、厄瓜多尔、智利等国的新航线,形成了面向亚太和拉美的“双向通道”。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甚至表示,该港贸易额每年可为秘鲁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8个百分点。 中亚地区同样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建设的中吉乌铁路项目,全长约454公里,建成后将使东亚至南欧的运输路程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 - 8天。这条铁路不仅是中欧班列西线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已经接近9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2%,再创新高。 “一带一路”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此。截至2025年,这个倡议已经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连G20里也有八个参与国。就算是曾经最铁的盟友意大利退出后,也没能阻止其他国家继续排队加入。意大利的退出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实际上,中意双边贸易额在过去五年增长了42%,去年达到近800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意大利对华出口更是同比大幅增长了58%。这种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让其他国家清楚地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才是发展的正道。 在金融领域,“一带一路”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已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数量、业务量、影响力逐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上海与105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17.3%,人民币在涉外收支中的占比稳步提升至62.9%。这种去美元化的趋势,正在悄然改变全球金融格局。 当然,“一带一路”的成功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支持。中国设立的亚投行,截至2025年已批准了超过1250亿美元的贷款项目,涵盖能源、交通、城市发展等多个领域。丝路基金也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这些资金不仅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还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了更多国际资本参与。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虽然心有不甘,但也不得不承认,“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合作,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和支持。这种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取代传统的地缘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