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9月22日采用调整后的14天期逆回购招标方式,在国庆长假来临之前,进行较长期限的资金投放,分析师称这可能在实质上达到降息效果。
根据公告,央行开展了3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9月19日尾盘央行公告调整该期限逆回购的操作方式,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并称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在此之前,14天期逆回购操作方式与7天期的一样,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
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解读此次操作时称,本次改为多重价位中标后,14天期逆回购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可充分发挥机构市场化自主定价能力,更好反映机构差异化的资金需求。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属性更为清晰。
信达证券发布的研报指出,过去14天期与7天逆回购利差为15个基点,若按照以往模式定价利率也将达到1.55%,显得过高,央行本次将调整招标方式可能在实质上达到降息的效果。
中国央行去年10月新推出政策工具买断式逆回购即是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MLF则从今年3月开始采用同样的中标方式。自去年以来,央行对原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箱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并构建了以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基准的政策框架。
华创证券投资交易部的点评称,资金面即将面临跨季加跨节,短期流动性缺口较大,央行或有意提前操作14天期逆回购,向债市传达支持性立场、防止特殊时点的利率超调。
前述《金融时报》还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称,公告提到“操作时间和规模将根据流动性管理需要确定”,说明14天期逆回购操作将基于银行体系流动性灵活开展,不一定像过去那样只在春节、国庆长假前,是对现有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