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歌手李健说:“我当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广电总局,当时还叫广电部呢

歌手李健说:“我当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广电总局,当时还叫广电部呢,说心里话,那会进这个单位,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北京户口,所以当了两年的,美其名曰说是工程师,但其实干的活都很低端,比如说接人,打扫卫生,送水啊,翻译资料等等。 李健出生在1974年的哈尔滨,那地方冬天冷得刺骨,可他从小就爱哼小曲儿。家里爸妈都是文艺圈的,父亲在京剧团当武生,耳濡目染让他对音乐着了迷。小学开始,他就摸索着学钢琴,初中又自学吉他,弹得那叫一个溜。到了高三,1993年高考在即,他成绩稳,但专业选得费劲。电子工程系门槛高,家人一合计,利用文艺特长加分这条路靠谱,就请了声乐老师突击四个月。结果呢,加分到手,顺利进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大学五年,从1993到1998年,李健在清华埋头学专业,白天上课记电路图,晚上实验室调试设备。闲下来,他就弹吉他唱民谣,宿舍里总有室友围着听。清华这环境,培养出一堆人才,高晓松、宋柯都是他的校友,后来还成了哥们儿。毕业那年,1998年夏,他拿着学位证琢磨未来。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但北京户口成了大坎儿。那时候,落户北京对年轻人意味着稳定和机会,尤其对想干音乐的他来说,更是根基。 就这样,他进了国家广电总局,那会儿还叫广电部。名义上是网络工程师,可实际干的活儿低端得不行。每天从接人开始,机场高速堵车是家常便饭;会议室得提前打扫,灰尘一抹就是一手;送水上楼,桶重得肩膀发酸;翻译资料时,词典翻得眼花。两年时间,2000年头,他在这儿磨着。别人眼里的铁饭碗,对他却是暂时的跳板。说白了,就是为了户口,咬牙忍了。搁现在,毕业生抢着进体制,可那年代,年轻人也得为生活低头。 这份工作虽琐碎,却让他接触到媒体圈子,积累了人脉。2000年底,他递了辞职信,转身扑向音乐。没多久,1999年他就参与了唱片合辑《第一直觉》的录制,那是他正式沾音乐边的第一步。2001年4月,和清华同学卢庚戌组了水木年华,俩人窝在小录音棚里琢磨歌。首张专辑《青春纪念册》里,《一生有你》火了,传遍校园,组合拿了不少奖。可好景不长,2002年5月,因为创作方向不合,他退出了组合。   单飞后,李健没急着出风头。2003年,他推出个人专辑《似水流年》,歌里满是细腻的味道。2006年,原创《传奇》问世,本人唱得低调,可王菲一翻唱,瞬间家喻户晓。李健借这东风,站稳了脚跟。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他和孙俪合唱《风吹麦浪》,那晚全国观众都记住了他的声音。转眼2014年,参加《我是歌手》第三季,面对韩红、孙楠这些前辈,他上台唱《山丘》,现场炸了锅。导演邀了好几回,他才答应,事后说春晚都没这关注度。 2018年,李健当《中国好声音》导师,盲选时单依纯一嗓子《永不失联的爱》,他转了椅。这姑娘声音纯净,刚考上大学,就成了他的徒弟。决赛上,两人合唱,单依纯拿了季军。师徒俩缘分深,后来单依纯继续发光,2020年左右的节目里,她首秀就夺魁,大家都盼李健帮唱。李健不爱炒作,一年到头节目少见,可一提有魅力的歌手,他的名字准冒头。《假如爱有天意》这翻唱韩曲,多年了还受欢迎,唱出那种淡淡的诗意。 说起李健,总绕不开清华才子和音乐诗人的标签。他是丁克一族,生活低调,话语快却稳,带点幽默。娱乐圈浮躁,他像一股清流。早年进广电部那两年,看似打杂,其实是为梦想攒底气。那年代,毕业生多半求稳,北京户口是金钥匙。他选择低头干活,不是认命,而是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