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网讯(记者胡敏闫新宇文/图)“我认为这无疑是一次盛会。它不仅体现在具体研究成果的产生方面,更表现在三星堆与古蜀文明研究走向深度实践的过程中。”9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首届三星堆论坛总体情况。会上,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表示,这次论坛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串联三星堆文物从“考古发掘”到“社会共享”全生命周期,形成了“发掘—保护—传承—利用”的生态链,推动“三星堆论坛”建设成为兼具专业深度与文化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打造一个特色文化品牌。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院长霍巍介绍有关情况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以来,四川大学一直深度参与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工作。会上,霍巍介绍了四川大学参与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和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1934年,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开启了三星堆历史上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1986年,川大又参加了三星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2020年,三星堆6座新祭祀坑发现以后,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负责了其中5号、6号、7号三个祭祀坑的发掘。”霍巍说道,在祭祀坑发掘以后,四川大学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三星堆文化与中国文明研究”。借助这个重大课题,近几年,四川大学在青铜器分类、统计以及对祭祀坑的行为过程进行系统阐释方面,形成了若干重要的新认识。
除传统考古学研究外,四川大学还结合最新的自然科学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科技考古研究。川大的考古团队,依托相关单位,对三星堆出土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等很多珍贵文物开展成分分析、溯源研究等,取得系列重要收获。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三星堆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资源流通网络。融合人文与科技,对三星堆的崛起与消亡等重大问题形成新的解释模式。
同时,川大团队创新性开展实验考古研究。如,对6号坑木箱开展焚烧实验,对三星堆大量出土的铜铃进行复制和测音,采用虚拟实验的方式对祭祀坑中器物破坏和焚烧现象做了复原,为祭祀坑性质的判断,祭祀场景复原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此外,在学术研究之外,川大团队还非常注重开展公众考古及科普工作。开展各类公众讲座数十场,为三星堆以及金沙的科普宣传作出重要贡献。霍巍说:“相信这次论坛将为三星堆研究领域的成果共享、跨域协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会向社会、向全世界彰显古蜀文明的时代价值与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