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记者田新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从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向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跨越式转变。
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这些年,我们围绕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细化制定任务清单、政策措施清单和责任分工三个清单,持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落地见效。”
一方面,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全面启动。今年1月,国办转发《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以深化改革的思路分级分类建设先行区,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率先发力,完成了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的编制。
“接下来,我们还将选取5个左右的省份、50个左右的城市、100个左右的县,开展先行区探索,到2027年取得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带动形成提质扩面、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我们将全面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打造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的示范标杆。”黄润秋说。
另一方面,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设加力提速。坚持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将全国2573个河湖水体列入国家清单,目前已推出94个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比如,上海的苏州河曾经污染严重,经过全方位系统整治,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水清岸洁、人水和谐的景象已经成为日常写照,上海这些年也在苏州河上相继举办了赛艇公开赛、龙舟赛等赛事。
“我们坚持‘一湾一策’,实施美丽海湾提质增效行动,推出了31个优秀案例,并且在厦门、秦皇岛等7个城市探索全域美丽海湾建设。比如,福建厦门坚持陆海统筹、系统修复,打造‘鱼鸥翔集’的生态海湾,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在城区内就可以看见中华白海豚的城市。”黄润秋表示,“展望‘十五五’,我们将锚定目标、接续努力,加快形成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在具体着力点上,一是地域范围“全覆盖”。着力破解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塑造各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美丽中国建设板块。二是环境要素“全打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三是发展方式“全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绿色生产力形成和发展。四是治理能力“全提升”。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和治理能力的短板,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