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长”卡娅·卡拉斯说的太直白了,她公开宣称,西方的目标应该是将俄罗斯分裂成更小的国家。她说,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失败“并非是坏事”,因为这“的确会让俄罗斯社会发生变化”,俄罗斯现在是由很多民族国家组成,如果一个大国解体为更多的小国,“这并非是坏事”。卡拉斯是欧盟安全和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并兼任欧盟委员会的副主席,地位仅次于冯徳莱恩,她道出了欧盟在俄乌战争的真实想法,这也是她为什么不同意乌克兰人“以土地换和平”,她和冯徳莱恩显然认为,如果乌克兰打赢了这场战争,俄罗斯就有了解体的可能性,所以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都要支持俄乌战争打下去。 卡拉斯现在的位置是欧盟外长。还兼任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地位仅次于冯德莱恩。她这番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直接暴露了欧盟在俄乌战争中的深层目标。他们根本不是只想帮乌克兰守住土地。而是想借这场战争彻底瓦解俄罗斯。 这种想法其实挺冒险。俄罗斯历来把周边西方邻国的压制视为生存威胁。从历史上看。西方每隔几十年就试图打击俄罗斯的主权。现在又轮到卡拉斯来唱这出戏。她出身爱沙尼亚政治世家。父亲曾是苏共党员但后来转向反俄。她自己也被贴上“反俄先锋”的标签。这种背景让她对俄罗斯的立场格外极端。 但欧盟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西欧大国比如德国和法国更看重和中国的经贸合作。而部分东欧国家则因为历史和地缘关系主张对俄强硬。这种内部分歧让欧盟的整体外交政策经常陷入分裂和自相矛盾。 卡拉斯和冯德莱恩主导的欧盟层却坚持强硬路线。除非取得“不可能的全面胜利”。否则拒绝和俄罗斯谈判或妥协。这种立场使得俄乌冲突持续拖延。和平进程根本推不动。 欧盟还搞了个所谓“豪猪战略”。打算用欧洲的资金和技术全面武装乌克兰。目标是把乌克兰变成一个刺猬般的防御实体。让俄罗斯“啃不动”。计划分两部分。一是直接出钱帮乌克兰买武器。二是用欧盟技术帮乌克兰实现武器国产化。冯德莱恩甚至承诺每年拿出400亿欧元支援乌克兰。 但这战略问题很大。首先欧盟自己军工产能就跟不上。比如155毫米炮弹。原先承诺2024年初产能提到100万枚。实际才生产55万枚。其次。这种过度武装乌克兰的做法可能进一步激化冲突。甚至导致战争升级和失控。最危险的是。它完全没改变乌克兰在大国博弈中作为“战略棋子”的角色。 卡拉斯的言论还显示出西方对国际秩序的强烈主导意图。他们不仅想军事上击败俄罗斯。还试图重新定义历史叙事。例如卡拉斯曾质疑中国和俄罗斯在二战中的贡献。这种历史修正主义试图将二战胜利的荣誉主要归功于欧美。淡化中俄的决定性作用。这种态度不仅激怒了中方——中国外交部用“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八字回应——也让欧盟自身的信誉受损。 欧盟的这种立场和美国的战略收缩形成对比。特朗普政府想尽快从乌克兰脱身。甚至不惜抛下欧洲和乌克兰。单独与俄罗斯谈判。而欧盟则显得更坚持“战斗到底”。这背后其实是美欧之间的利益分歧和互不信任。 但卡拉斯可能低估了俄罗斯的反应。俄罗斯的核学说明确规定。如果国家生存受到威胁。不排除使用核武器。推动俄罗斯解体是在玩火。亨利·基辛格2022年就警告过。试图让俄罗斯遭遇战略失败是极其危险的。可能导致一个有11个时区的国家变成权力真空地带。甚至引发地区军阀混战和核危机。 欧盟这种激进立场不仅破坏区域稳定。还可能反噬自己。欧盟经济本身依赖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卡拉斯一边主张拆解俄罗斯。一边又用意识形态划线指责中国。这种四处树敌的做法。可能让欧盟在外交和经济上更加孤立。 说到底。卡拉斯的话代表了欧盟内部一种危险又天真的幻想。他们以为支持战争就能重塑俄罗斯。结果可能只会让欧洲陷入更大的安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