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8日报道:“新加坡国防部长陈振声说,在全球秩序转型之际,所有大国都可通过领导力赢得世界的支持,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也能为全球稳定作出贡献,即选择站在原则,而非强权那一边。” 新加坡国防部长陈振声在北京香山论坛上的发言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小国不是大国博弈的棋子,而是有原则的自主参与者。他直言“选边站就是靠边站”,一旦沦为别人的代理人或传声筒,国家就会失去公信力和存在价值。这话可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新加坡生存逻辑的真实写照。 陈振军指出当前全球秩序正面临三重威胁。经济碎片化让世界陷入“囚徒困境”,各国大搞保护主义反而让全球经济越走越窄。政策不确定性更让人头疼,反复无常的关税和政策变动直接削弱全球产能。安全信任的崩塌最危险,国与国之间互相猜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似乎正在卷土重来。陈振声甚至引用古希腊名言警告:“强者为所欲为,弱者只能忍受”,这种局面必须避免。 面对这种局面,新加坡的选择很明确:不选大国,只选原则。他们坚持支持开放、包容且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不是消极中立,而是一种积极自主的战略。成为他国代理人只会丧失独立性和话语权。而坚守原则才能让新加坡保持信誉——这个全球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最宝贵的资产。事实上,新加坡不光嘴上这么说,行动也如此。他们一边和美国保持安全合作,一边和中国推进苏州工业园、重庆互联互通等重大项目。这种平衡术背后,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务实考量。 新加坡的这种立场深植于其历史经验。1965年被迫独立后,身处大国夹缝中,他们发展出“毒虾哲学”——身形小但带刺,靠平衡求生存。如今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1150亿美元。同时新加坡在安全领域与美国合作密切,其军队训练和装备都高度美式化。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双轨策略,新加坡已经玩得炉火纯青。 陈振声的发言不只是说给新加坡自己听的,更是对大国尤其是中美的喊话。他巧妙引用中美领导人的表态:既提到习近平倡导的“避免零和思维”和“天下为公”,也援引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所说“不寻求主宰、扼杀或挑衅中国”。这显示出新加坡认真倾听双方声音,并鼓励他们言行一致。他更引用拜登的话指出,大国可以选择展示“权力的榜样”或“榜样的力量”,领导世界靠的不是肌肉而是德行与远见。 新加坡的态度在东南亚并非个例。多数东盟国家都拒绝选边站,而是以务实方式处理地区事务。泰国原本是美国在亚洲的老牌盟友,如今却在经济和安全上向中国靠拢。就连表现亲美的菲律宾,国内也存在杜特尔特家族代表的务实友华力量。这种追求战略自主的“东南亚共识”正在形成。 中文“危机”一词包含“危险”和“机遇”两层含义。陈振声特意点出这个“机”字,强调当前挑战也是加强合作的历史性机遇。对小国而言,坚持原则而非强权,才是为全球稳定做贡献的最佳方式。新加坡的选择彰显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智慧与定力。他们用行动证明:不选边站队,也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