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服出海,欧美市场被大牌垄断,难如登天。可匹克偏不硬碰硬,转头扎进第三世界市场,还卖断了货。 匹克这招确实聪明。明知欧美有耐克、阿迪这些巨头占着坑,硬冲进去烧钱打广告、开门店,大概率是炮灰。转头去做东南亚、中东、非洲的生意,价格合适、产品实用,反而杀出一条路。这不只是企业策略调整,更是认清现实的务实选择。 但务实背后,也有无奈。第三世界市场购买力低,利润薄,哪怕卖断货,赚的可能也不如欧美市场几款限量鞋赚的多。匹克这么做,更像是“先活下来再求发展”——规模做大了,供应链成本能压下来,品牌知名度也能慢慢积累。 不过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第三世界市场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对品牌忠诚度不高。今天买匹克,明天可能就换另一个更便宜的牌子。想靠低价走量站稳脚跟,就得一直维持低价高质,压力其实不小。 而且别以为第三世界市场没竞争。本地品牌、国际大牌的平价线、还有其他中国品牌都在抢这块蛋糕。匹克能卖断货,说明需求确实在,但能不能持续卖爆,还得看供应链、渠道、本土化运营跟不跟得上。 长远来看,匹克这步棋是在用空间换时间。避开巨头锋芒,先去空白市场练内功,等产品、品牌、资金都攒够了,未必不能杀回欧美。安踏当年收购FILA、始祖鸟,也是先扎根再升级的路子。 但有一点不能忽略:长期困在低价市场,可能会让品牌形象固化。以后想往高端走,用户认知扭转起来会特别难。所以匹克现在卖得火,也得一边琢磨怎么把品牌价值做上去。 说到底,出海不是只有“高端化”一条路。找准自己的定位,抓住自己能抓的用户,活下来、活得好,就是成功。不一定非要所有人都去欧美市场挤破头。安踏国际化战略 篮球品牌出海 中国品牌出海 运动品牌出海 匹克运动鞋 鞋服外贸 匹克服饰 运动大牌鞋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