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北京春节的饺子

转自:中国妇女报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第一小学

六年级6班闫楚瑜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贴上对联,做上年夜饭,一派热闹的景象。北京的春节食谱中总会有饺子的身影,它的香味伴着新年到来,也伴着一家的团聚。

今年春节,我们家准备“全军出击”,与那一团面团和一盆馅料作战。我撸起袖子,系起围裙,抄起勺子挖了一小勺肉馅儿,放在一张饺子皮儿上,双手一抖,刚要抓起两边捏起来,妈妈轻轻拍拍我的手:“哪有你这么捏的?我来教你怎么包。”她用手小心地托起那张被我折腾得不成样子的饺子皮儿,拿起勺子将肉馅向里推了推。有一滴油流了下来,在饺子皮上留下一道痕迹,又轻轻滑落,落在面粉上。妈妈将饺子皮儿两头捏在一起,双手架着饺子皮儿另外两头,向里一挤,它就变成了一个饱满的大肚饺子。

我早已迫不及待,接过妈妈手里的勺子,捏着一张饺子皮儿,又用勺子在皮儿上刮了刮,才盛起一勺肉馅儿,像搭积木一样小心翼翼地把馅儿料放上去,还用勺子背轻轻拍拍馅儿料的边缘,让它变成了一座小塔。我用拇指抵着饺子皮儿,另一只手将它的两边紧紧捏在一起。

妈妈用筷子夹了一颗花生,轻轻地放进去:“放颗花生待会谁吃到就会幸运一整年哦。”我兴奋得两眼放光,双手在捏两头的时候用指甲在饺子皮儿上故意划下一点儿痕迹,心想:我一定要吃到幸运饺子,这样我一年都会有好运了。

没多长时间,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外边响起了鞭炮声。我跑出来,拿起筷子,在一盘盘饺子中细细找着。我几乎翻遍了这几个盘子,吃了一个又一个“可疑项”,可吃在嘴里就是没有“咔嚓”的那声幸运响。也许我今年与幸运无缘吧,我只能自我安慰着。这时,妈妈给我端来一碗饺子汤,我盯着汤面,失了神,那上面是一颗小花生。妈妈凑过来,拍拍我:“你看,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就知道你一直在找它。过年的意义才不只是吃饺子,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过年。你历经千辛万苦去找的幸运,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眼前。”

窗外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而我坐在饭桌旁,喝着幸运汤,听着家人之间唠家常,心中满是温暖和幸福。

北京的春节真好,一家人在一起真好。

点评:

本文是关于包饺子教程的说明文和吃饺子引发思考的记叙文的结合体,饺子这个家乡风俗主题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作者用详尽而平实的语言,将两种文体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前半段中作者用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翔实地记录了“我”与妈妈一起包饺子的过程,字里行间透露出母女间亲密互动的爱意。后半段通过一颗花生为引子,体现了童趣。而幸运花生及其背后蕴含的“一家人在一起过年就是最大幸运”的道理,提升了本文的情感层级。

(指导教师:王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