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三人相继娶一个女人,原本以为只是个笑话,但却是真实的历史。父子三人同娶一个女人,王昭君的真实经历远比故事还要荒诞 你知道吗?王昭君一开始根本不是什么主动请缨的英雄。她就是个长安城皇宫里的普通宫女,出身南阳郡秭归县的平民家庭,进宫好几年都没见过汉元帝的面。 很多人都被后来的民间故事骗了,觉得她是为了国家大义主动去和亲。其实正史里《汉书》压根没提这茬,只简单记了“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直到南朝宋范晔写《后汉书》,才加了画师毛延寿收礼丑化她的情节。 我觉得这情节大概率是后人加的,毕竟干巴巴的历史没人爱听,得加点戏剧性才容易流传。但这也把王昭君的真实处境给掩盖了,她哪是主动选的,更像是宫廷里没人关注的“剩余资源”,刚好赶上呼韩邪单于来求亲,就被推出去了。 公元前33年,王昭君跟着呼韩邪单于去了匈奴。刚到那边肯定特别不适应,语言不通,住的穹庐、吃的牛羊肉都和中原差得远。好在呼韩邪对她还算敬重,封她为“宁胡阏氏”,两人还生了个儿子叫伊屠智牙师。 可好日子没过两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就去世了。这时候王昭君以为自己能回汉朝了,毕竟中原讲究“一女不事二夫”,她一个受中原礼仪教育的姑娘,肯定没法接受再嫁的事。 她赶紧给刚继位的汉成帝上书,请求回国。结果汉成帝就给了三个字:“从胡俗”。你想想她当时得多绝望?所谓的“胡俗”,就是匈奴的“收继婚制”——父亲死了,儿子要娶父亲的妻子(除了亲妈),这是匈奴为了保护妇女、避免财产外流的习俗,可对王昭君来说就是煎熬。 没办法,王昭君只能嫁给呼韩邪的儿子复株累单于。这一嫁又是十一年,两人还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须卜居次,小女儿叫当于居次。复株累对她也还行,这段时间汉匈之间确实没怎么打仗,很多人说这是王昭君的功劳。 可我觉得,她更多是身不由己的“和平符号”,自己的幸福从来没人在乎。复株累在公元前20年去世后,按照规矩,她又得嫁给复株累的儿子搜谐若鞮单于。 这时候王昭君已经在匈奴生活了十三年,可能也麻木了,但想想一个中原女子,一辈子嫁了祖孙三代,这经历搁谁身上不觉得荒诞?史料里没说她这时候的心情,但从她公元前19年就去世能看出来,这十几年的生活肯定熬干了她,死的时候还不到四十岁。 我们现在提王昭君,总说她促进了汉匈友好,是民族英雄。可很少有人提她作为一个女人的痛苦,她的“荒诞”经历,其实是当时汉朝和匈奴制度的牺牲品——汉朝用她换和平,匈奴用她维持部落习俗,没人真正问过她愿不愿意。那些美化她的故事,其实是在掩盖这种制度对个人的压迫。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