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万人骂,到被一座城跪留,中国市长耿彦波,让城市改头换面 2008年耿彦波刚到大同,街头的景象让他扎心。三道营房的巷子里,污水结着黄冰,垃圾被风刮得四处都是,当地人编顺口溜吐槽:“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他上任没仨月就下狠手,古城里违建房不管是谁的都得拆,房地产项目说停就停,老百姓骂他“耿拆拆”,说他瞎折腾 。 但他有自己的规矩。拆迁前先盖安置房,2008年就建了32万平方米,让拆迁户先住新房再搬家。有人送500万想保违建,他当场把钱捐给市政府当城建经费。工程队敢偷工减料,他抓起水泥块就砸向工头:“百姓身家性命托付给你,良心丢不得!”。就这脾气,早年修王家大院时,还有人给他寄子弹,上面写着“送魔鬼见阎王” 。 争议从来没断过。2009年国土资源部约谈他,说大同375宗新增建设用地里,179宗都违规。他管不了那么多,天天泡在工地,鞋跟磨掉一半也不管,10天就得检查一次工程质量。有人骂他搞政绩工程,可2013年他调离大同那天,老百姓冒着雪跪在泥水里挽留,红布上签满名字,出租车司机们自发开双闪送行 。 这事儿说起来唏嘘。当初骂得最凶的拆迁户,后来住着70平米的安置房,比老破小宽敞多了。古城墙修好后,华严寺前排起长队,2017年大同旅游收入比2007年涨了快6倍。有出租车司机说:“以前路修了来年就坏,现在三四年都好好的” 。 当然争议没停过。他离任时大同背着近200亿债务,包工头垫资的工程款拖了好几年。但2025年暴雨来袭,他当年力主建的御河防洪工程扛住了百年一遇的洪峰,老百姓这才懂他说的“治城如治水,得为子孙留余地”。 如今耿彦波退休了,还能在大同太原的街头遛弯。有人说他太冒进,可古城的烟火气、新修的快速路,都是实打实的变化。短期争议和长期功绩,从来都难两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