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

“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2016年,杨振宁曾顶着骂名,极力反对花2000亿建大型粒子对撞机。杨振宁指出:“就算建成,也是给外国人做嫁衣,不如把这2000亿元用在基础教育上,才是真正的钱花在刀刃上!”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 杨振宁是诺贝尔奖得主,从事高能物理研究七十余年,对这个领域的熟悉程度毋庸置疑,他的观点很简单: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基础教育和民生问题更紧迫,而高能物理的研究成本惊人,投入回报却看不清。 这么大的项目,一旦烂尾,只会重复美国超级对撞机半途而废的教训,巨额资金就会打了水漂。 王贻芳的立场完全不同,作为CEPC(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提出者和负责人,他从一开始就坚信,中国要想在基础科学上不被人甩开,就必须抓住机会。 他回应杨振宁时说,美国失败是因为政治博弈,不是科学错误,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虽然经历了不少难题,但最后坚持下来,成功发现了希格斯粒子,这是整个人类物理学里一座里程碑。 两位顶尖学者的交锋,很快掀起了舆论风暴,支持杨振宁的人认为,他的话是实话,中国还有不少发展短板,把钱用在教育、医疗、扶贫上才更稳妥。 争论虽然激烈,但没有让项目止步,2018年,CEPC的概念设计报告面世,方案在不断优化,成本控制也更加严格。 今天的CEPC,已从最初的设想迈向落地的关键阶段,争论依然存在,但方向却越来越清晰,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科技实力的提升,建造这种世界级大科学装置,已不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必然选择。 辩论带来的最大价值,不是决出“谁对谁错”,而是提醒决策层在每一步都要慎重思考,正如这场拉锯中所体现的那样,中国既需要杨振宁式的警醒,也离不开王贻芳式的坚持。 参考信源:王贻芳:中国已经到了投资百亿科学装置的时候 不建就会落后——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