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武则天赐儿子李贤白绫,李贤痛心疾首道:“我已被废为庶人,母后何苦还要赶尽杀绝,把我流放到巴州再杀我?汉朝的吕后也不及她狠毒!”说完,大臣丘神勣把白绫摆在他面前。 主要信源:(《旧唐书》;澎湃新闻——初唐名臣高士廉的后人为何被“家庭制裁”?) 684年,武则天派大臣丘神勣前往巴州,逼迫被废为庶人的儿子李贤自尽。 李贤接到母亲赐下的白绫,悲愤交加地说道:“我已被废为庶人,母后何苦还要赶尽杀绝?把我流放到巴州再杀我,汉朝的吕后也不及她狠毒!” 说完这番话,他拿起白绫自缢而亡,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九岁的一生。 李贤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 刚满月时就被封为潞王,足见父亲对他的疼爱。 李贤自幼聪慧过人,不仅精通诗文书法,还擅长骑射,可说是文武双全。 十二岁那年,他就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享有实封一千户的待遇。 李治对他寄予厚望,让他辅佐兄长、太子李弘处理政务。 671年,李治前往洛阳养病,留下太子李弘在长安监国。 由于李弘体弱多病,李治特意嘱咐李贤从旁协助。 太子李弘突然去世后,李贤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李治立即派遣曾经辅佐李弘的重臣来教导新太子。 李贤多次受命监国理政,为日后继承大统做准备。 他勤于政务,虚心学习,还组织学者为《后汉书》作注,成就令高宗十分欣慰,特地赐书表扬,并赏赐三万段丝绸作为奖励。 这部《后汉书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展现了李贤卓越的文学才华。 然而就在李贤日渐成熟、深受朝野认可之时,他与母亲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却逐渐恶化。 随着李贤在朝中声望日隆,武则天对权力的渴望也愈发强烈。 678年,李治病重,武则天单独登上光顺门接受百官朝拜。 站在高处俯瞰群臣的那一刻,她对权力巅峰的渴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才华出众、深得民心的李贤,在她眼中逐渐变成了潜在的威胁。 此时发生的一起命案,彻底激化了母子之间的矛盾。 深受李治和武则天信任的术士明崇俨突然遇害。 此人因医治李治的病而受宠,曾在皇帝面前贬低李贤,说他不足以继承大统。 明崇俨的遇害让武则天找到了对付儿子的借口。 她下令彻查此案,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最终将矛头指向了李贤。 与此同时,李贤的私生活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与一位名叫赵道生的男子过从甚密,此事被人告发到李治那里。 高宗震怒之下,下令审讯赵道生。 在严刑拷问中,赵道生突然供称是太子指使他杀害明崇俨。 随后,官府在太子府中搜出了超出规制的兵甲。 案件的性质从此转变为谋逆大案。 尽管李治不相信儿子会谋反,但在武则天的坚持下,李贤最终还是被废为庶人,先被幽禁在长安别苑,后被流放到偏远的巴州。 这场风波彻底清洗了李贤在朝中的势力,武则天的权力由此更加稳固。 被流放巴州的李贤,先后得知父亲去世、弟弟李显和李旦相继即位的消息,却始终没有被赦免。 他或许以为自己将被永远遗忘在这偏远之地,却低估了母亲的决心。 此时的武则天正准备临朝称制,她认为才华出众的李贤始终是个隐患,万一与李唐宗室联合反对她,将造成很大麻烦。 于是,684年,武则天派丘神勣前往巴州,名义上是“严加看管”,实则是要除去这个心头大患。 丘神勣到达后不久,李贤就被迫自尽。 武则天随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既是做给天下人看,也彻底断绝了有人借李贤之名起兵的可能。 同年九月,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起初确实想打着李贤的旗号,但因李贤已死,只得改立李显为名。 这件事证明武则天对局势的判断确实准确,作为政治家,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力。 关于李贤的身世,历史上一直存在疑问。 李贤出生于公元654年冬天,地点在昭陵。 武则天作为皇后,冬天大着肚子前往昭陵,确实令人费解。 当时正值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与李治关系密切之时,但皇帝碍于武则天,不敢给韩国夫人名分。 有人推测,李贤可能是韩国夫人所生,被武则天认在名下。 武则天其他子女都有得到母亲宠爱的记载,唯独李贤缺乏这样的记录。 而且武则天对李贤的处置也特别严厉,毫不留情。 不过这些也只是推测。 从记载来看,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李弘体弱多病,李显和李旦性格都比较软弱,唯独李贤继承了母亲的才华和魄力,却也因此成为母亲掌权路上最大的障碍。 生在帝王家,又遇上对权力极度渴望的母亲,李贤最终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