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社区主播詹琪:短视频聚焦家长里短,获评“许昌好网民”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李思远

詹琪在2025年许昌市网络文明大会上获得“许昌好网民”称号

调解邻里矛盾、治理污水反涌、宣传反诈知识、居民热心公益……基层社区的普通人和常见事,是詹琪短视频里的主角。作为许昌市魏都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她以“社区主播”身份,将视角聚焦到家长里短,记录基层的真实故事,用群众听得懂的方式宣传政策。在最近举行的2025年许昌市网络文明大会上,詹琪获得“许昌好网民”称号。

走出办公室,走进家长里短

在成为一名“社区主播”前,詹琪是一名“文化主播”。她的工作单位是魏都区委社会工作部,2022年单位设立“魏都社区”视频号,她负责其中的《七七悦读》栏目,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分享经典书籍。

“我大学是外语专业,没有短视频经验,一开始拍摄要用一天时间,剪视频要三四天,常常剪视频到凌晨两三点。”9月16日,在接受大河报·豫视频采访时,詹琪说,谋划选题、出镜口播、拍摄、剪辑,栏目的全部环节都是她一个人完成,刚开始时很困难,但锻炼了她采、编、播一体的能力。

她回忆说,栏目做到第三期时,磕磕绊绊学会了剪辑软件。她从冬至开始制作二十四节气系列视频,到惊蛰时,终于对运营新媒体这件事有了游刃有余的感觉,越来越自信。

“魏都社区”视频号

变化发生在2024年7月,“魏都社区”视频号改版,账号更加聚焦本地、聚焦基层,定位是“传递党声政声,讲述社区故事”,设立《主播说社区》和《社区书记说》两个主栏目。

在参与运营“魏都社区”视频号前,詹琪负责过魏都区的政府热线,对基层的事有所了解。“直到做这两个栏目,我才真正对基层工作的复杂和困难有了认识。”她说。

两个栏目都以“社区”为题,詹琪从此走出办公室,走进家长里短。她说:“我发现基层的故事甚至比书里来得更精彩。”

一口河南话的普通人成为主角

“二橡胶家属院铸铁管道严重老化,污水横流,成了居民心病,更换费用需要每户分摊,灞陵社区组织的首次协调会就遇冷。”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七里店社区‘守望相助手工水饺’直播间,小小的饺子大大的爱。”

“帝豪实业小区里的绿化带,年年都是老孙修剪。”

以上这些话语出自《主播说社区》和《社区书记说》栏目,视频主角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他们大多操着一口河南话,用接地气的词语,讲述身边人、身边事。这两个栏目记录基层社区、居民小区里发生的真实故事,有的是正在发生的烦心事,有的剖析解决问题的经验,还有的赞扬居民里的热心人。

“魏都社区”视频号展现热心居民的故事

转型成为社区主播后,詹琪的视角从“我想表达什么”变成了“百姓需要什么”。栏目有一期策划了反诈宣传视频,让社区民警和工作人员一起出演情景剧。视频发出后,一位居民特意到社区说:“哎呀,你们那个视频我看懂了,我赶紧转发给我的老姐妹了,这可比发传单管用多了!”这份经历让詹琪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自身社区主播的工作很有成就感。

詹琪说:“拍摄这些叔叔阿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你跟他们闲聊的时候,他们跟你讲得声情并茂、眉飞色舞,但当我一举起镜头对着,很多人会紧张地说不成话。”

詹琪(右)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居民小区走访

她摸索出了个巧办法,也是笨办法,就是多跑基层,多和社区干部聊天,多和居民聊天。“和居民们熟了,在他们放松下来时抓拍,这样最真实、最自然。”她说。

让基层工作被看见、被理解

跑社区时,詹琪经常听社区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是“没啥大事,都是平时在做的事”。对居民来说,小事不小,烦恼不少。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背后常常有社区工作人员付出巨大努力。

“魏都社区”视频号《社区书记说》栏目

二橡胶家属院遇到污水反涌问题,灞陵社区工作人员商讨解决方案,一次次上门协商沟通,联合物业发动居民参与,争取全员理解支持,历时两个月,解决了这件居民急难愁盼的事。《社区书记说》栏目全程记录问题解决过程。

“社区的工作想要居民理解支持,首先要被看见。”詹琪说,把社区的努力拍成视频发出来,居民看到后,慢慢地会有更多人与社区走得更近,参与到共同家园的建设中。

詹琪在2025年许昌市网络文明大会上分享工作经验

社区书记走到镜头前,用河南话或者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向居民讲老小区的改造规划,聊如何解决停车难题……通过视频,居民看到了社区的真诚和努力,抱怨和监督渐渐变成理解和共治,吐槽的人变少了,建言献策的人变多了。

“魏都社区”视频号《主播说社区》栏目

在9月14日举行的2025年许昌市网络文明大会上,詹琪获得“许昌好网民”称号。她说:“这份荣誉属于单位,属于参与社区治理的大家。”

她有一个很深的感受:“社区最好的风景,永远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他们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份热心到一股力量,大家齐心协力、力所能及,从陌生的邻居变成了熟悉的家人,让邻里守望取代紧闭的房门。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把社区治理这张网织得越来越密,也越来越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