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还在被“星链”压着打吗?很多人还停留在两年前的印象里,以为俄军的通信,还是那个“老大难”。错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战场不仅在炮火硝烟中展开,也在信息和通信的无形空间里进行着激烈的较量。早期俄军在通信方面的劣势,几乎成为舆论场上的“笑柄”。俄军部队在推进过程中时常失去联络,指挥链断裂导致部队行动迟缓、协同混乱,很多原本计划中的战术行动未能如期执行。 乌克兰凭借星链卫星通信系统迅速搭建起高效的战场网络,将无人机侦察、前线情报和火力打击紧密衔接,使小规模部队也能精准打击俄军集结点。这种“战场互联网”一度被媒体吹捧为战争的决定性武器,甚至有人把乌军的多次成功反击归结为星链的“神力加持”。 然而,战争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棋局。俄军很快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通信问题,不仅会在战术上长期处于被动,更会影响士气和战略决策。从2023年开始,俄军在信息化作战领域投入显著,首先便是部署了大量电子侦察和干扰设备。 通过频谱分析和信号定位,俄军可以迅速发现乌军星链终端的工作位置,并实施火力打击或定向干扰。这一手段迫使乌军不得不减少星链终端的开机时长,频繁更换位置,甚至在部分战区放弃使用卫星通信,以避免暴露自身。 外界曾被视为“战场外挂”的星链,开始显露出脆弱性,乌军的通信优势明显收窄。 与此同时,俄军并没有满足于“削弱对手”,而是加快了自身卫星通信体系的建设。俄罗斯本来就有“光星”“雷多格”等多型军用通信卫星,但此前数量有限,覆盖率和抗干扰能力不足。近两年,俄军持续发射新一代卫星,构建更加稳固的军用通信网络,实现前线和后方的实时信息流通。 新系统采用加密通信协议和抗干扰波段,即便面对强烈电子压制也能保持稳定运行。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俄军早期作战指挥断联的痛点,还让他们摆脱了对民用通信的依赖,从根本上提高了信息安全性。 有了可靠的通信保障,俄军在战场协同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前线侦察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可以实时传回指挥中心,由后方参谋人员分析后立刻下达打击命令。炮兵、航空兵和地面装甲部队能够在同一张“信息地图”上行动,做到发现即打击,减少传统战争中情报传递的时间延迟。 坦克突击、步兵推进和远程火力得以精准配合,整体作战节奏明显加快。曾经依赖固定电话和无线电临时联络的部队,如今可以通过卫星链路随时更新战场态势,哪怕在复杂地形或电磁干扰区,也能保持指挥畅通。 信息优势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核心竞争力。俄军通信和情报整合能力的提升,标志着其作战模式完成升级。从被动应对敌方行动,到主动掌握战场脉动,俄军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做出快速决策,甚至提前预判乌军的行动并部署伏击。 外界曾经流行的“星链压制俄军”的叙事逐渐被打破,人们发现这场战争不再是单向度的技术碾压,而是双方在技术、战术和资源上的持续较量。俄军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警示:在现代战争中,通信安全和信息优势与坦克、导弹同等重要,甚至能决定胜负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