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孙玉国被转业,从高级军官降级为普通岗位,抵达沈阳的那一刻,他的心里百感交集 边境线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让一个普通边防站长成了战斗英雄,可谁能想到,十几年后,这位军区副司令员突然转业,降到基层岗位,踏上沈阳站台时,命运的转折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曲折? 孙玉国1941年8月生在辽宁沈阳一个普通人家,早年家境一般,靠着勤奋在沈阳冶金机械厂当了几年工人。1961年9月,他响应号召参军,进了辽宁省公安总队一支队某部炮连,从最基层的战士干起。那时候部队条件苦,孙玉国一步步适应,很快就入了党,1963年12月正式成为党员。1963年1月,他调到黑龙江虎饶边境工作站勤务连,当战士、文书、司务长,管后勤保障,帮着边防哨所送物资。1965年6月,又转到饶河边防站和亮子边防站,先后干管理员、副指导员、站长,负责巡逻检查界碑,记录边境情况。 1969年3月,中苏边境珍宝岛冲突爆发,苏联军队多次越界挑衅,中国边防部队严阵以待。孙玉国当时是亮子边防站站长,带队执行任务。那场战斗打得激烈,双方伤亡都不小,中国战士用实际行动守住了领土。孙玉国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事后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1969年6月,他升为陆军团副团长,继续在边防一线干。1972年9月,当上黑龙江省军区独立团团长,组织部队演习,建防御工事。1973年12月,晋升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不久去北京参加学习。1974年2月,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那年他33岁,在同级干部里年纪最小。他深入基层,检查装备,指导训练,推动边防建设,官兵们都服他。1975年1月,还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参与国家事务。 孙玉国的军旅生涯,本来前途光明,可组织工作有调整。1977年10月,他的副司令员职务变动,他开始等待进一步安排,期间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1982年11月18日,总政治部和中央军委纪委复核后,决定按正团职转业安置。他从北京返回沈阳,安排到军区下属7446工厂,从基层技术岗位干起。那天火车到沈阳站,他一下车,面对熟悉的城市,身份从军区领导变成普通职工,这种变化搁谁身上都得适应。工厂在郊区,他直接进维修车间,负责设备检修。起初岗位低,工作琐碎,但他凭着部队练就的本事,很快就上手。工人们看他认真负责,渐渐认可起来。 转业后,孙玉国没消沉,反而更卖力。1983年3月,他负责车间事务,组织检修生产线,提高效率。工厂生产任务重,他带头分析问题,调整结构,避免损失。1983年,他升为第二厂长,管全面生产,协调物资,更新技术,车间面貌大变。九十年代初,调到沈阳军区后勤部经贸局进出口部,当总经理助理、副局长,主管对外贸易,推动产品出口,帮企业增收。1993年2月,任经贸局总经理,洽谈合同,检查货物,工作有条不紊。企业改革中,他注重质量,稳定局面,为集体多出力。1999年10月,到退休年龄,他主动离岗,过上离休生活,生活简朴,学习党的方针,参与社区活动,教育后辈。 2002年冬天,孙玉国重返珍宝岛。那地方还是老样子,冰雪覆盖,他去纪念碑敬献花圈,注视墓碑和红旗,对随行人员说,来日长眠这儿,和战友们一起守边疆。他的话朴实,透着对祖国的忠心。一生从战士到领导,再到地方岗位,孙玉国始终保持军人作风,为国防和建设贡献力量。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党员干部无论在哪儿,都得不忘初心,实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