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印度和欧盟共同宣布了! 9月17日晚间:印度和欧盟共同宣布要在今年年底前签自贸协定,莫迪和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将联手推动这场谈判! 其实最近这一年多,全球供应链一直挺不安稳,特别是俄乌冲突一打,欧洲那边发现“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光靠几个老伙伴远远不够。 欧盟现在急着找备胎,分散风险。印度这边也憋着一股劲,想着趁机拿大单子。 莫迪政府这两年一直推“印度制造”,目标就是让印度成为世界工厂,多出口,特别是手机、纺织品、仿制药这些领域,已经有不少成绩。 欧盟市场对印度来说,简直跟“金矿”一样诱人。 可说起来容易,谈自贸协定可真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成的。 十六年来,双方一直卡在几个老大难问题上。 印度对欧洲汽车收的关税特别高,甚至有些车型要交100%,这让德国、法国这些汽车大国很难受,欧盟一再要求印度降税,但印度一直说要保护本地企业,没法松口。 反过来,欧盟对印度农产品设了不少门槛,尤其是大米、小麦,这些欧盟担心自己农民吃亏,于是用各种技术标准来挡住。 还有个大问题,就是数据流动。 欧盟的数据保护法全球有名,要求数据不能随便跨境流动,印度却希望数字经济更自由。这些问题一直没谈拢。 这次加速谈判,也吸引了全球关注。 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态度比较实际,不反对印欧合作,还公开表态欢迎。 日本、澳大利亚都表示支持,说这有助于全球供应链更稳。 我国的态度也很明确,始终主张贸易要开放,全球经济要互利共赢。 印欧自贸协定对我国来说有挑战也有机会,毕竟全球市场越大,分工越细,咱们的高端制造和创新能力依然有优势。 农产品和数据流动的问题,依然是这次谈判最大难关。 欧盟一方面怕印度大米、小麦冲击自己农民利益,一方面又想印度降低汽车、机械关税,谈判一直拉锯。 数据这块,欧盟坚持自己的严格标准,印度则希望数字经济能获得更多便利。 双方都想多拿好处,谁也不愿轻易让步。 再看我国,其实一直倡导多边贸易合作,支持全球供应链多元化。 印欧自贸协定如果真能谈成,对全球市场肯定是好事儿,不过短期内难免有些竞争。 我国的制造业、创新能力、市场规模,依然是全球不可替代的主力。 未来只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继续扩大开放,咱们在国际市场的位置不会动摇。 总之,9月17日印度和欧盟宣布加快自贸协定谈判,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供应链多元化、市场互通,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谈判过程虽然磕磕碰碰,但各方只要愿意沟通,不断磨合,合作空间还是挺大的。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会继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也会密切关注这场谈判的最新进展。 至于具体协议什么时候签署,目前双方还没有公布详细计划。 接下来还要看印度和欧盟能不能在关税、农产品和数据这些难题上找到平衡点。 参考:美关税压力下印欧自贸谈判提速——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