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没想到反击不仅仅来自卡塔尔,而是来自整个中东,来自欧洲,甚至来自全世界,他预想到各种情况,但就是没想到全世界都无法接受以色列。 9 月 9 日,以色列的作战飞机飞抵卡塔尔多哈上空,投放弹药袭击了哈马斯代表团驻地。这是以色列首次直接对海湾阿拉伯国家发动军事行动,而卡塔尔此时正作为中立方,牵头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停火谈判。 袭击发生后,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直言遭遇 “背信弃义”,称这种行为是国家恐怖主义,质问为何要在谈判期间发动袭击。 中东的反击迅速成型。 9 月 15 日,阿拉伯 - 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在多哈召开,与会各国发表公报,一致谴责以色列侵犯卡塔尔主权,破坏和平进程。 同一天,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特别会议也在多哈举行,同样发布声明谴责以色列违反国际法。 埃及总统塞西警告,这种不受控制的行为会加剧冲突,破坏地区稳定,而埃及是首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长期扮演斡旋角色。 更关键的是,海合会宣布启动 “联合防御机制”,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评估防御准备状态,加强集体威慑能力。以往被部分海湾国家视为威胁的伊朗,也呼吁伊斯兰国家与以色列断绝外交关系,地区力量的整合方向悄然转变。 欧洲的行动紧随其后。 西班牙于 9 月 8 日率先宣布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等 9 项措施。9 月 17 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宣布,将部分中止协议中与贸易相关的内容,制裁两名以色列极端主义部长及暴力定居者。 2024 年欧盟与以色列贸易额达 426 亿欧元,其中 37% 享受贸易优惠,这些措施将直接影响双方经济往来。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公开表示,以色列走上了 “错误道路”,更多欧洲国家正酝酿跟进相关措施。 以色列国内也出现波动。以往被视为安全支柱的对美依赖,开始受到质疑。 卡塔尔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明显,三个月内先后遭伊朗和以色列袭击,而美国均未采取实质行动,让海湾国家对美国安全保护的可信度产生动摇。 内塔尼亚胡政府试图强化自身武器工业,减少进口依赖,但制造商协会主席罗恩・托默坦言,国家形象受损已影响经济,自给自足并非易事。 从地区调解人到全球共识的凝聚,反对的声浪超出了最初的预料。 以色列对卡塔尔的袭击打破了中立斡旋的底线,让不同立场的国家在反对单边行动、维护国际法的原则上形成一致。这种跨越地域的反应,正在重塑中东乃至全球的外交与安全格局,曾经的战略预判在现实面前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