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5年9月1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满脸春风地宣布:日美关税协议执行得那

2025年9月16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满脸春风地宣布:日美关税协议执行得那叫一个漂亮!   这番表态直接给市场喂了颗定心丸。要知道就在前一天,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刚发布公告,白纸黑字确认了对日本进口产品征收15%基准关税的规则,还捎带着退款机制——自8月7日起多缴的关税都能退给进口商。   这事儿能成,离不开日本车企的咬牙硬扛。此前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一度飙到27.5%,直接让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同比暴跌26.7%。丰田本财年营业利润预计减少1.4万亿日元,本田净利润更是腰斩,同比下滑50.2%。马自达甚至从盈利498亿日元猛转到亏损421亿日元。压力山大的日本车企不得不降价保市场,利润空间被疯狂挤压。   协议落地前,悬念一直吊着大家的胃口。虽然特朗普早在9月4日就签了行政命令,但具体生效时间迟迟未公布。东京中西研究所曾估算,税率实施延迟一个月,日本车企就得多掏1000亿日元,相当于每天烧掉30亿日元。直到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文件,明确关税下调从美东时间16日0点01分正式启动,大家心里这块石头才算落地。   新规则简单粗暴:原来税率低于15%的,补到15%;高于15%的,一律降到15%。汽车关税从25%被砍到15%,电子产品从0-5%统一提至15%,航天产品则取消额外“对等关税”和钢铝税,全都按15%征收。不过钢铝产品还得继续扛50%的232关税。   日本为这协议可是下了血本。不仅承诺向美国砸5500亿美元投资,还答应每年多买8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大米进口量增加75%,甚至要采购美国航天和国防设备。这些让步背后是日本农业可能面临的冲击,本土农户补贴恐将从每公顷8000美元骤降到2000美元。   美国自家车企对这协议却一肚子火。代表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AAPC)直接开喷,说日本产汽车用的美国零部件少,却比北美制造、美国零件含量高的车享受更低关税,这对美国工人和产业简直不公平。通用汽车第二季度因关税吃了11亿美元的亏,Stellantis也损失了3亿欧元。   韩国同样愁得睡不着。美国对韩国进口汽车的关税仍卡在25%。韩国官员坦言这会让他们的车企在日本对手面前处于劣势,只能一边评估细节一边和美国深入磋商。   日本车企早就开始自救。丰田玩起“逆向出口”,把美国工厂生产的雷克萨斯NX 450h+返销日本,利用美日协议规避关税。五十铃豪掷2.8亿美元在南卡罗来纳州建厂,把生产线迁到美国,预计2027年投产后能省下3200万美元的年关税成本。本田在印第安纳州工厂生产思域混动版,通过60%的本地化零部件采购,把单车关税成本压低了60%。   电装等零部件企业也没闲着,直接跑到墨西哥蒙特雷建新厂,借着美墨加协定(USMCA)将关税成本降到3.5%,顺便给特斯拉德州工厂供应电驱系统,把客户多元化玩得明明白白。   尽管关税下调,美国消费者未必能享受到车价优惠。美国汽车行业协会统计显示,以往关税调整时,约60%的车企会选择维持或提高价格,而不是让利给消费者。这波操作下来,最终买单的可能还是美国老百姓。   林芳正的宣布无疑给日本车企开了条生路,但背后的代价和博弈远未结束。全球贸易规则的摇摆和产业链的重构,注定会让这场“双赢”游戏继续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