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战国七雄的历史渊源,不得不惊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魅力

史先生 2022-02-28 22:57:04

提起春秋战国时代,大家都不陌生,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到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政局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但这也是一段大融合,大发展的时期。这期间,各学说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国积极地开展变法维新,相互攻伐。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终只剩下七个国家,这便是战国七雄。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战国七雄的最初起源,今天我们就细数这七个大帝国的源头。

六国最终被秦统一,我们自然要从秦国说起,根据史学家司马迁记载,秦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五帝时代的一位领袖,颛顼。颛顼的一位后裔,被舜帝封为赢姓。在夏商时期,赢氏家族分裂为两个分支:一个从鄂尔多斯高原迁移到 (今甘肃蠡县)的西支,另一个是定居在黄河以东的东支。来到西支定居下来的秦人,成为商朝抵御西戎蛮族入侵的屏障。其中有一个叫恶来的秦人领袖,在姬发伐纣中为了保卫商纣而被杀,然而,赢氏在当地的政治影响力使得周朝君主非常依赖赢氏来管理戎人,因此他们被允许保留他们的一部分土地,并继续作为周朝的附庸。后来的第五世孙非子因其擅长马匹繁殖,被授予一块封地,就是秦(现在的甘肃),这便是秦国的起源。

接下来是楚国,根据《史记》中记载的传说,楚人是黄帝和他的孙子兼继承人颛顼的后裔。颛顼氏有一个儿子叫祝融,掌管火,他就是楚人的先祖。到了商周时期,楚人领袖鬻熊投奔周文王,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官职)。到了周成王时,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爵,楚国建成。

齐国的先祖非常有名,他就是中国历史上辅佐武王伐纣的大功臣:姜子牙。商朝灭亡后,武王犒劳功臣,便将其封到今临淄一带,齐国开始建成。齐国濒临大海,享受渔盐之利,加之姜子牙宣扬礼数,齐国很快富强起来。这一时期被称为“姜氏齐国”。但到了公元前532年,齐国爆发内乱。齐国各贵族势力相互攻伐,势力大大削弱。而因内乱逃亡齐国的陈国贵族田无宇借机收买人心,田氏势力大肆发展。到了前485年,田恒发动政变,拥立齐平公为王,田氏至此掌握齐国大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任命田和为诸侯,田氏齐国建立。

韩赵魏三国则要从晋国说起,当时晋国在公元前633年设立三军六卿制度,晋国诞生了六大宗族势力,但六大宗族间相互攻伐,最后只剩下三大宗族。这就是韩赵魏三家。韩氏是晋国贵族,其先祖是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赵国则与殷商有很大渊源,其先祖曾是殷商重臣。但赵族后代归顺了周。直到周幽王时,赵族领袖看不惯幽王的昏庸无道,便依附于晋。魏则是周王朝的皇室宗亲,毕公高是周文王的儿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封地为氏,姓毕。但在毕国毁灭之后,毕万逃到了晋国,在那里他成了晋国的朝臣。后来在一次晋国的对外远征之后,毕万被封在魏,他的后代从此建立了魏国。

当三国建立成为霸主,晋国为何会不在七雄之列呢?

这就要从春秋末年说起,当时的晋国领袖智瑶昏庸无道,韩赵魏三家非常恐惧智瑶会对自己发起战争,却又无可奈何。果然,智伯瑶命令韩、魏与自己一起发兵攻打赵。智伯围困当时赵国都城晋阳两年,却始终不能攻克。智瑶便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国领袖赵襄子派出使臣陈说利弊,使韩与魏背叛了晋国,反而放水倒灌智伯军营,三支军队最终擒杀了智伯。

前453年,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周考王七年(前434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的剩余土地,只留了一小块土地给晋幽公。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天子封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国,与晋侯并列。这一做法被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春秋时代结束,七雄争霸的局势形成,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这足以说明“三家分晋”对中国历史影响之大。晋国在此后苟延残喘。前349年,晋后悼公最后的势力被瓜分,晋国从此彻底灭亡。

春秋战国乱世,各国纷争。但也是在这个乱世中,各类思想空前发展,原始的奴隶制在各国变法的背景下迅速瓦解。这无疑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科技发展飞快的一个时期。七大帝国的渊源相信在给大家梳理完之后,大家都对这个遥远而又熟悉的时期,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大家是不是也惊叹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呢?

1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