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马德里会谈结束,中美刚下谈判桌,美国就变脸了,通牒已发往中国 日前中美刚刚结束为

马德里会谈结束,中美刚下谈判桌,美国就变脸了,通牒已发往中国 日前中美刚刚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谈,紧跟着美国就变脸了,但在这个关键时刻,特朗普又怂了,发生了什么事呢? 日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英美媒体联合采访时宣称,欧洲国家需要在切断俄罗斯石油收入和结束俄乌冲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除非欧洲对中印两国征收高额关税,否则特朗普不会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以阻止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也就在贝森特表态的这一天,中美刚刚在西班牙马德里结束为期2天的会谈。 根据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介绍,在这次会谈中,中美双方积极落实中美两国元首通话重要共识,充分发挥中美经贸磋商机制作用,就双方关注的经贸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中方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中资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开展技术出口审批等。 结果中美刚下谈判桌美国就变脸了,而且贝森特这番话看似是在喊话欧洲,其实也等同于他已经将通牒发往中国:中国若再不停止采购俄罗斯石油,当心美欧联合对华加征关税。大家如何看待美国变脸如此之快呢?其实,贝森特这次喊话欧洲对中印加征关税和中美贸易谈判本身属于两个话题,前者属于俄乌冲突范畴,后者则属于中美贸易争端,但是两个话题存在着内在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美国这一手牌打得看似强硬,实则暴露了其战略焦虑。俄乌冲突持续半年有余,西方对俄能源制裁效果远未达预期,反而推高全球通胀,欧洲首当其冲。美国试图拉拢欧洲构建对华关税同盟,本质是转移国内压力,逼中国替西方战略埋单。 回看马德里会谈,中方通稿里“坦诚、深入、建设性”三个词意味深长。美方一边谈合作,一边挥大棒,谈判桌上微笑握手,离席立刻亮出刀锋,这种两面手法我们早已不陌生。别忘了,2018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就曾多次出尔反尔,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又暂缓执行,反复横跳已成常态。 贝森特特意选在中美会谈同日发声,绝非偶然。美方意图很明确:用关税大棒撬动中国在能源政策上的立场。但问题在于,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两国长期战略协作的一部分,岂会因美国胁迫就轻易转向?2021年中俄能源贸易额已达400亿美元,石油、天然气合作涉及数十项长期协议,这不是白宫一句“加征关税”就能抹去的现实。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仍在偷偷购买俄罗斯石油。根据能源情报署数据,今年6月美国日均进口俄罗斯原油超10万桶,较战前仅下降30%。一边自己暗度陈仓,一边要求中国切断能源合作,这种“双标”操作实在难以服众。 特朗普团队此番“认怂”同样值得玩味。贝森特强调“除非欧洲先对中印加税,否则美国不动”,实则是把压力转嫁给欧盟。德法正深陷能源危机,民众抗议不断,此时逼欧洲对华发动贸易战,无异于让盟友跳火坑。美国既想遏制中国,又不愿独自付出代价,天下哪有这般好事? 中国早已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国。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能源市场、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日益强大的人民币结算网络。2021年中国自俄石油进口量增长35%,却仍只占全球能源贸易的一小部分。美国若执意推动对华脱钩,先要问问德国车企、法国航空和荷兰光刻机巨头答不答应。 国际政治不是好莱坞电影,没有非黑即白的剧本。今日美国一边谈合作一边搞威胁,恰恰说明其对华策略已陷入深度混乱。当制裁成为瘾症,谈判沦为表演,最终透支的是国家信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