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首次! 巴基斯坦正式宣布了! 9月12日,巴基斯坦计划在12月前发行首批价值2.5亿美元的熊猫债券 此次发行是巴基斯坦分三期10亿美元融资计划的开篇,旨在通过中国资本市场获取低成本资金。据巴基斯坦财政部披露,其2025年需偿还外债220亿美元,而中国债务占比仅13.6%,发行熊猫债可降低对短期美元债务的依赖。截至2025年6月,巴基斯坦外汇储备达145.1亿美元,叠加亚投行和亚开行的信用担保,为债券偿付提供双重保障。此次债券由中金公司担任主承销商,采用人民币计价,既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又可通过中国庞大的资本市场(2024年熊猫债发行规模超1600亿� � )吸引机构投资者。 熊猫债的发行标志着中巴经济合作向金融领域深化。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巴基斯坦此前通过CPEC累计吸引中国投资620亿美元,此次融资将用于瓜达尔港扩建、能源项目等长期基建。相较于传统美元贷款,熊猫债利率优势显著——2025年7月摩根士丹利发行的熊猫债利率仅1.98%,远低于巴基斯坦2022年发行的7.95%美元债。这种“基建投资+人民币融资”模式,不仅缓解巴方偿债压力,更推动人民币在跨境投融资中的使用,202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同比激增66% ,熊猫债正成为关键载体。 国际资本市场对此次发行反应积极。惠誉近期上调巴基斯坦主权信用评级,穆迪也认可其税基改革成效,为债券发行创造有利条件。尽管巴基斯坦卢比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当前1卢比≈0.025元)可能影响实际融资成本,但其外汇储备较2024年增长54.5% ,且与中国货币互换额度计划提升至400亿元,形成汇率风险缓冲带。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行采用分期模式,后续7.5亿美元额度将视市场情况灵活推进,既降低一次性融资压力,又为中巴金融合作预留长期空间。 熊猫债的发行是中巴经济走廊从“基建输血”转向“金融造血”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引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巴基斯坦不仅能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更可借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自身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话语权。对中国而言,此举进一步巩固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和储备货币的地位——2025年上半年境外机构增持中国债券超3000亿元 ,熊猫债正成为连接中国资本与全球需求的纽带。这种“融资-建设-收益”的闭环模式,为新兴市场国家应对债务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式,也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更坚实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