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14日报道,山西一63岁老人学车,驾校给他安排了女教练,不料,2人刚一见面,老人就脸红了!原来,这个女教练不是别人,而是他30多年前教的小学生,虽然过了这么久,但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如今风水轮流转,女教练嘴角连AK都压不住了:你给我好好练,不好好练就回去叫家长过来!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驾校教练遇到三十多年前的小学班主任来学车,“你好好练,不好好练就回去叫你家长过来。”) 山西运城的初夏,正午的阳光把驾校训练场晒得发烫,引擎声和教练的指导声混在一起,是这里常见的动静。冯教练正纠正学员的倒车姿势,目光扫过排队的学员时,角落里一位老人让她多留意了几眼。 那老人头发已经泛白了,穿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衫,正扶着方向盘反复调坐姿。他说话时微微点头的样子,一下打开了冯教练的记忆。三十五年前的课堂上,年轻的老师也是这副专注模样,用粉笔写着工整的算式。 接下来几天,这股眼熟的感觉越来越明显。直到午休时,老人独自坐在树荫下看驾考教材,冯教练终于走了过去,询问他的名字。果不其然,眼前这位 63 岁的驾校学员,正是冯教练的小学启蒙老师张老师。 三十五年前,张老师在讲台上用 “再不用心就叫家长” 督促她背书;三十五年后,换成她在训练场里,教当年的恩师看倒车影像、踩离合换挡。 一次训练,张老师因为离合没控制好,车熄了火,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冯教练笑着宽慰他,说慢慢来,说着,她模仿起记忆里张老师的语气提了句 “练不好叫家长”,两人都笑了,训练场里的气氛也暖了起来。 虽说已经退休,张老师学起车来却半点不含糊。考科目一时,他把容易错的交通标志抄在卡片上,装在口袋里随时看,最后考了 93 分。练科目二那些天,他每天早来半小时,对着标杆琢磨点位,笔记本上记满了操作要领。 冯教练教得也格外耐心。别的学员练几遍就会的动作,她陪着张老师练十几遍,声音一直很温和。遇到老人记不住的细节,她就像当年张老师教那样,拆成简单步骤慢慢讲。 这份特别的师徒情,成了驾校里的一道风景。 其他学员经常看见,张老师握着方向盘专注练习,冯教练在车旁慢慢跟着,时不时抬手示意调整方向;休息时两人坐在树荫下,一个讲当年课堂的事,一个说现在的驾考规矩,笑声总能吸引旁人看过来。 这段事传到网上后,不少网友都有共鸣。有人提起韩愈《师说》里的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三十五年前张老师教她知识,三十五年后她教张老师开车,这份身份互换,正是这话最好的例子。 也有网友附和道,这两种 “教” 的样子都动人。当年张老师教小学生,是播下知识的种子,等着孩子们慢慢长;现在冯教练教老年学员,是传实用的技能,让老人快点掌握交规保安全。 科目二考试那天早上,张老师穿了件新买的蓝色衬衫,冯教练提前帮他检查了车。等语音播报 “考试合格”,张老师推开车门就走向冯教练,认真说了句 “谢谢老师”。 冯教练眼眶一热,摆了摆手。从课堂到训练场,从铅笔到方向盘,三十五年过去,身份和地方变了,但师生之间的那份真诚和温情没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