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南
9月16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多特瑞提供公益支持、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提供学术支持的2025华夏公益秋季辩论赛在京举办。本届赛事以“企业公益营销,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辩题,聚焦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引发对公益与商业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创价值的深度探讨。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出席并致辞。冯慧君表示,华夏公益辩论赛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持“用思辨启迪公益实践,用对话推动社会进步”的宗旨,围绕公益与商业、技术与伦理、传统与创新等多元议题,搭建理性对话的平台,激发公众对社会议题的深入思考,并获得广泛社会认可。
针对本届辩题,冯慧君指出,企业公益营销究竟是“向善而行”,还是“作秀而为”,其长远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不仅涉及企业发展的伦理底线,更关乎公益事业的健康生态。作为中国残联主管主办的中央级主流财经媒体,《华夏时报》始终以“瞭望者”担当,坚守“人道、公益、民生”的传播宗旨,通过深度报道与公共讨论,推动社会议题的价值深耕,积极致力于构建一个理性、温暖、包容的公益话语场。本次辩题正是基于报社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发展关系的长期观察。
冯慧君进一步指出,企业公益营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价值融合的典型体现。一方面,它被视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公众信任的有效途径。通过公益营销,企业不仅能够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还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另一方面,它也伴随诸多争议。当公益成为营销的“包装”,或善意被商业动机“裹挟”,过度商业化、缺乏透明度的行为,不仅难以产生真实的社会效益,更会损耗公益公信力、加剧公众对企业的负面认知。
他强调,评判企业公益营销的核心标准应在于是否真正回归公益初心、是否切实创造社会价值、是否推动可持续发展。
致辞最后,冯慧君呼吁,公益的本质在于唤醒善意和推动改变,辩论的意义则在于激发思考和凝聚共识。他期待通过本届辩论赛的思想碰撞,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更有力的指引,也为构建更健康的公益生态注入新动能。
据悉,第五届华夏公益论坛将于今年12月举行,届时2025华夏公益辩论赛年终总决赛也将同步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