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东丽区华新街道:开学路换新颜 民生事暖人心

转自:天津日报

“这路修得太及时了,开学后接送孩子方便多了。”临近开学,东丽区华新小学和华新实验学校门前新修的沥青路面正式竣工,不少家住附近的学生家长提前赶来“验收”。平整宽阔的道路赢得大家连连称赞。

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两所学校周边道路改造,为2500余名学子铺就“安全上学路”——这只是东丽区华新街道以“关键小事”为切入点,扎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一个缩影。

暑期攻坚让校园周边“旧貌换新颜”

此前,华新小学和华新实验学校门口的水泥路因使用多年,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天更是积水成洼,学生蹚水、家长抱怨成了常态。“群众有呼声,我们就得有行动。”华新街道公共服务办负责人魏会刚表示,今年,街道将两所学校周边道路的改造纳入“街校共建”项目清单,借着暑期学生离校的“空窗期”,联合区城市管理委全力推进施工。

施工队顶着高温修复坑洼路面,重新铺设下水管道,彻底将“搓板路”变为平坦沥青路。“避开学期施工,既不干扰交通,又能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完工,消除安全隐患。”魏会刚说。据悉,目前街道已启动校园周边安全“回头看”机制,重点巡查交通标识、护栏设置等,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持续守护校园安全。

桩桩小事连着群众“心头暖”

民生实事不分大小,能解民忧就是大事。在华新街道华富家园社区,7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投用,让数千户居民告别了“充电难”。“以前充电全靠扯线,既危险又麻烦,现在下楼扫码就能充,原充值的余额还能转过来,社区是真把我们的事放在心上。”居民王春媛欣慰地说。

充电这事的解决,源于社区网格员的日常走访。华富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庞运娜告诉记者,在得知原充电公司倒闭导致居民余额无法使用后,社区党委迅速协调物业、居民代表,引入新企业建设充电桩,并配套智能消防设施,将居民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现在充电区车辆摆放整齐,社区环境也清爽了不少。”庞运娜笑着说。

基金“活水”破解治理“钱袋子”难题

学校周边的路修好了,社区里的路也平了。“以前反映路面问题,要层层申请资金,现在有了社区基金,不到一个月就修好了!”华新街道天欣花园社区居民崔凤瑞老人走在焕然一新的路上,脚步轻快。这一变化,得益于华新街道创新设立的“社区基金”。

2024年12月,街道为打破社区治理“等靠要”的困局,动员40余家爱心企业和个人捐赠55万余元,在街道、社区两级设立“社区基金”,重点投向路面维修、无障碍改造等民生项目。“截至目前,基金已推动解决140项群众诉求,单元门更换、电梯维修等‘老大难’问题都得到及时解决。”华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孔艳介绍,“今年街道还发放各类救助金68.6万元,确保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商居联动激活社区“烟火气”

华新街道一方面心系困难群众安危冷暖,另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社区经济“微循环”。

在华新街道名都园社区,周边41家商铺推出折扣活动,居民踊跃购物,商户的生意红火,社区人气旺盛。该社区党总支通过构建“社区搭台、商户唱戏、群众受益”的商居共建模式,为社区居民打开品质生活的“金钥匙”。

通过制定《联盟公约》、颁发“惠民商户之星”门牌,社区引导商户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参与”。如今商户积极投身环境治理、志愿服务,还联合设立“便民助餐点”“放心家政窗口”,为新就业群体和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商户赚了口碑,居民得了实惠,社区更和谐,这就是‘双向奔赴’。”名都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澄说。

华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崔建辉告诉记者,通过畅通市民热线、定期召开社情民意调度会,街道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逐项研判、快速响应。

“街道将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把办好民心实事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带着感情访民意,带着责任办实事,广泛汇聚各方资源,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满意度。”华新街道党工委书记齐士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