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江苏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 创下3个“第一”

转自:南京晨报

9月16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的新进展。省商务厅厅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司勇表示,今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成功获得国务院批复,并已正式发布。

一条链的改革,贯通6方面18项政策集成

司勇表示,国家赋予江苏的这一重大改革任务,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首创性。一粒药的改革,背后创下了3个“第一”:在全国第一个提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是全国第一个获批生物医药领域试点的省份、是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获批的第一个国家专项方案。

二是集成性。一条链的改革,贯通6方面18项政策集成。9月13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了《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专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专项实施方案》),从增强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审批服务水平等6个方面提出18项落实举措。

让患者更快用上好药、创新药

司勇介绍,江苏生物医药形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圈层效应,强在产业规模,占全国1/8,居全国第一;强在创新能级,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约占全国1/3,居全国第一;强在集群集中,一半的贡献来自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能力强。这次我省落实国务院批复的改革赋权,围绕“研发—制造—流通—使用”全链条,全场景贯通,全路径突破。

研发环节,让好药研得快。作为制药大省,江苏在研、在产的仿制药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此次推出的改革立足江苏这一产业特点,探索提出“争取仿制药立卷审查试点”。这意味着,江苏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申报仿制药的流程会明显简便,仿制药注册上市的时间也会大大加快。

制造环节,让好药减成本。

流通环节,让好药通关快。江苏在海关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进行监管创新探索,提出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试点。这次在此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拓展高风险特殊物品进出境联合监管机制覆盖面,推动开展C类特殊物品智能化审批试点”等创新举措,高风险特殊物品风险评估时限比原来的20个工作日显著缩短。

使用环节,让好药用得快。针对药企产品上市周期长等难点,文件提出,创新药品耗材申报挂网不设门槛、优化挂网流程等举措,减少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也让患者能更早更快地享受到最新药物研发成果。

制度型开放,面向全球配置资源要素

司勇表示,江苏要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就必须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要素,这就要求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文件在这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

高端人才职称比照认定,家门口就能挂上国际专家号。文件深化生物医药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意味着,如果外籍人才拥有国际生物分子学技师、注册临床数据管理员、认证细胞技术专业人员等权威国际职业资格证明,到江苏自贸试验区来工作,可以直接参照相应标准认定相应职称,不需要再逐级报考国内的职业资格。另外,文件鼓励境外医师按规定在江苏自贸试验区内医疗机构短期行医或从事相关服务,意味着,老百姓不需要出国,就在家门口,到江苏自贸试验区,就有机会挂到外籍专家号,享受到境外高端医疗资源和服务。

高水平创新,先行先试赋能全产业链

文件从3个方面探索开展先行先试,以创新赋能江苏做优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链供应链。一是聚焦最新赛道,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提升创新能级,打造国家级多中心平台矩阵。三是优化创新生态,完善金融支撑体系。针对生物医药企业融资需求大的特点,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司勇透露,省商务厅(自贸办)近期正与江苏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共同研究,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制定本片区的具体落实举措。

实习生王昱文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