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裁员后,拿到 15 万补偿款,三天后去一家公司里面试时,却发现面试官是前老板的老同学,也是竞争对手,他认出我后,当场就录用了我,毕竟我有十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担任部门主管,月薪是 1.2 万,我有点犹豫了,因为我原来的月薪都 1.5 万了! 手里攥着新公司的录用通知书,我坐在咖啡馆的角落,反复摩挲着纸页上“部门主管”四个字。前老板周明和眼前这家“启创科技”的老板林哲,在行业里斗了快八年,从项目竞标到人才争夺,没少红脸。当初我在周明的公司从专员做到核心骨干,手里攥着好几个关键项目的运作经验,林哲突然抛来橄榄枝,怎么想都觉得不踏实。 回家的路上,我给老同事老杨打了个电话。老杨在公司待了比我还久,裁员时他也没能留下。听完我的顾虑,老杨在电话那头笑:“你傻啊?1.2万是不高,但主管岗位能接触到全流程管理,这是以前你想碰都碰不到的。再说林哲那人虽然跟周明不对付,但业内口碑不错,从不搞小动作。”挂了电话,我盯着银行卡里15万的补偿款,想起妻子前几天试探着说“孩子明年要上小学,学区房的首付还没凑够”,心里的天平慢慢倾斜了。 入职第一天,林哲亲自带我熟悉公司。走到办公区角落,我看见三个低着头敲键盘的年轻人,他们面前的项目计划书,赫然是去年我们公司没能拿下的“智慧社区”项目——当时周明因为担心投入太大,中途撤了资,让林哲捡了漏。林哲拍了拍我的肩膀:“这个项目卡了三个月,客户催得紧,交给你了。”我心里一紧,这项目的难点我门儿清,可一旦接手,就等于拿着以前公司的经验,帮竞争对手推进项目,传出去怕是要落个“背叛”的名声。 纠结了一晚上,我还是接下了项目。不是为了讨好林哲,而是我实在舍不得这个机会——以前在周明的公司,我只能负责技术落地,连跟客户谈判的资格都没有。可刚推进没几天,麻烦就来了:团队里的核心程序员小吴突然提交了辞职报告,理由是“不适应新主管的工作节奏”。我找小吴谈话,他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周总前几天找我吃饭,说跟着你干没前途”。 我心里咯噔一下,周明这是故意给我使绊子。那天晚上,我在办公室待到半夜,对着项目图纸发呆。15万的补偿款看着不少,可撑不起家里的开销,要是这个项目搞砸了,我不仅要丢工作,在行业里也没法立足。正愁着,林哲突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杯热咖啡:“我猜你就没走。小吴的事我知道了,他要走就走,我已经联系了两个更合适的人选,明天就到岗。” 我愣了愣,林哲接着说:“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你跟周明的恩怨,我不掺和。我录用你,是因为你去年在‘智能家居’项目里的技术方案,比我们公司的强了不止一点。我要的是能做事的人,不是只会站队的人。”那天晚上,我们聊到后半夜,林哲把项目的核心诉求和他的预期目标全摊开了说,没有一点藏着掖着。我突然明白,比起月薪少了3000,能遇到一个愿意放权、看重能力的老板,才是更难得的机会。 项目推进到关键阶段,客户突然提出要修改核心功能,要求一周内拿出新方案。团队里的人都慌了神,我却想起去年在周明公司,我们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熬夜三天,做了三个备选方案,最后顺利过关。这次,我带着团队分工协作,白天对接客户确认需求,晚上加班改方案,连轴转了五天,终于拿出了让客户满意的方案。 项目交付那天,林哲在公司大会上表扬了我:“这个项目能成,多亏了老张。他不仅有十年的技术经验,更有扛事的担当。”台下的掌声响起时,我突然收到了周明的微信:“听说你把‘智慧社区’项目搞定了?有空出来喝杯茶,我想跟你聊聊合作的事。”我看着信息,笑了笑,回了句“好啊”。 后来我才知道,周明找小吴,不是为了给我使绊子,而是想挖我回去,又拉不下脸。现在,我们两家公司虽然还是竞争对手,但偶尔也会合作推进一些项目。上个月,林哲给我涨了薪,月薪涨到了1.8万,还分给我一部分项目分红。拿着工资条回家时,妻子笑着说:“当初还纠结1.2万太少,现在看来,这步棋走对了。” 我看着窗外的夕阳,想起裁员那天的迷茫,突然觉得,人生就像职场,没有永远的低谷,只有不敢迈出的脚步。15万的补偿款固然能解燃眉之急,但敢于抓住机会,在新的赛道上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底气。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裁员经验心得 裁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