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正午,一列万吨电煤列车从榆林出发,沿着浩吉线风驰电掣南下,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机务段司机韩二鲁坐在不足4平方米的驾驶室里,左手紧握自阀手柄,右手精准扳动调速手柄,稳稳操控“煤龙”驶过长大下坡道——这是他在浩吉线坚守6年的日常,也是他三次担当首发车驾驶、累计牵引1800余趟列车的一个缩影。作为获颁火车头奖章的铁路人,韩二鲁用黝黑的脸庞、坚韧的劲头,在“北煤南运”大动脉上书写着“开路先锋”的奋斗故事,让延安精神在千里铁道线上闪闪发光。
想当好“煤龙”掌舵人,就得把“开火车”的本事练到极致。韩二鲁的“司机梦”打小就有,小时候在铁路桥下看火车呼啸而过,就盼着长大后能亲手握住那根闸把。为了这个梦,他高考时果断选了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后进了延安机务段,更是把“练本领”当成头等大事:在实训室里反复研究机车结构,值乘时拿着站场图逐站琢磨,就连休息时都在模拟驾驶操纵。4年时间,他从同批青工里脱颖而出,不仅当上电力机车司机,还凭着月度走行里程全段最高的成绩,如愿加入“延安号”乘务组。后来转战浩吉线,面对坡道多、隧道密、操纵难的挑战,他逐趟摸排风险点,记满厚厚几本笔记,还提出20多条合理化建议,硬是把复杂线路的操纵要领摸得门儿清,才敢在2019年浩吉线开通时,稳稳接过首发车的驾驶任务。
要扛住“保供”硬担子,就得有“哪里需要往哪冲”的担当。浩吉线是国家“北煤南运”的关键通道,电煤保供连着千家万户的冷暖,韩二鲁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份责任。暑运高温天,电煤需求猛增,他连着两个月不休假,天天泡在机车上;无火回送专列需要人押车,夏天机车里像蒸笼、冬天像冰窖,他主动请缨,还曾顶着大雪帮机车补砂2小时,浑身湿透也没喊苦;2021年陕北强降雨,他值乘的列车在麻洞川站滞留30多小时,泡面吃完了、驾驶室漆黑一片,他就和工友轮班值守,自己多扛几小时让别人多休息会儿。6年来,他牵引列车完成17亿余吨公里运量,2022到2024年连续三年牵引总重全局领先,正是这份“豁得出去”的担当,让“北煤南运”的通道始终畅通。
能破解“上量”新难题,就得有“琢磨到底”的巧劲和干劲。随着浩吉线货运量越来越大,从日均不足10对列车到100余对,从普通列车到万吨大列,新挑战跟着来。百辆空车编组长达1300多米,操纵时容易误碰紧急制动,韩二鲁看到司机手账上的鱼尾夹,灵机一动用它限制手柄范围,问题一下就解决了;发现司机进站停车按侧线标准控速,延长了运行时间,他赶紧反馈,推动6个车站正线进站时速提升到60公里,大大节省了时间。这些年,他总结出10余项机车操纵法、20余项处置流程,还当起“老师”,手把手教青工万吨列车驾驶技巧,6年培训1500余人次,带出20多名司机、50多名副司机,不少人还走上了管理岗位,真正成了货运上量的“主心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韩二鲁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铁路人最珍贵的坚守——把每一趟车开好,把每一次操纵做精,把每一份责任扛牢。在浩吉线这样的能源大动脉上,还有千千万万个“韩二鲁”,他们握紧闸把、坚守岗位,用实干传承延安精神,用奋斗保障民生需求。新征程上,正是这样一群“开路先锋”,让中国铁路的“大动脉”越跑越通畅,为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铁动力”!(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