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近日,由安徽建工水利承建的天天高速路基工程10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长河特大桥实现全幅贯通,标志着这条串联安徽长江北岸三市的高速大动脉进入通车倒计时。
天天高速长河特大桥
记者探访:路面施工加速推进
9月16日,记者驱车沿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10标项目起点一路前行,看到路面沥青摊铺作业全面展开,控制性工程长河特大桥主体已经完工。"9月初,这座特大桥实现双幅贯通,当前工人们正在进行路面铺设和护栏安装工作。"该标段项目副经理张安龙介绍,"预计今年10月工程附属部分将全部完工,11月进行交工验收,确保年底如期通车。"
天天高速公路无为至安庆段地处长江北岸,路线全长约119.17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路线起于无为市襄安镇,经过芜湖市无为市、铜陵市郊区、枞阳县、安庆市宜秀区、怀宁县,终点在怀宁县凉亭乡与合安高速交叉。
记者从安徽省交控集团获悉,截至目前,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80%。全线隧道已全部贯通,路面沥青摊铺已完成约60%,项目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长河特大桥全幅贯通
技术亮点:长河特大桥攻克技术难题
据介绍,天天高速路基工10标段全长8.9公里,路基长度6.4公里,共有6座桥梁,包括5座大桥、1座特大桥。其中,长河特大桥是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的控制性工程,桥长约1.3公里,主桥主跨为133米,采用悬臂现浇斜拉索结构,该桥整体式路基全宽27米,双向四车道,采用分离式设计。
该桥横跨枞阳县与宜秀区之间的界河——长河,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据该标段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引入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如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标准化预制施工技术、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和压浆施工技术、大型桥梁监控量测技术等,并创新性地运用反力架预压技术、斜拉索索鞍精确定位装置等。项目还在行业内率先引入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航测技术,应用于清淤换填等隐蔽工程的测量验收及土石方综合利用监管领域。
天天高速正在进行路面摊铺
生态保护:绿色施工守护长河生态环境
长河特大桥所在的菜子湖湿地保护区生态敏感,对环保要求极高。项目部坚持“绿色施工”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桩基施工采用钢护筒防泥浆渗漏,租用泥浆收集箱定期外运沉渣;临河主墩设养护水收集池,挂篮底部安装全尺寸钢板兜底,回收施工用水与杂物,杜绝污染河道。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长河生态环境,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针对长河特大桥的技术难点,项目部聘用省内知名专家作为外聘顾问提升技术力量。挂篮0号块段采用反力架预压工艺,有效规避传统预压安全风险,缩短施工周期。面对5座大桥临崖邻水的复杂环境,临边采用钢管加定型化安全防护,水中桩破桩头采用钢板桩围堰围护开挖,节约工期的同时有效消除边坡坍塌安全隐患。
天天高速进入通车前的冲刺阶段
路网意义:强化区域联通,促进经济发展
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是安徽省高速公路网"五纵十横"布局中"横八"线的一段,是S22天长至天柱山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纳入G4231南京至九江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也是安徽北沿江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长河特大桥主桥实现全幅贯通,路面沥青摊铺已完成约60%,这些关键进展意味着天天高速无为至安庆段已经进入了通车前的最后冲刺阶段。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北沿江高速路网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骨架,加速交通区位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一步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资源要素高效流通,支撑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
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今年12月建成通车。今后,从无为到安庆的行车时间将大幅缩短,长江北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安徽省高速公路网络格局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大皖新闻记者刘旸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