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不已! 三国最冤武将,本是忠心不二,却被株连三族,还背负两千年骂名 三国英雄辈出,然而并非人人都能留下光彩的名声。东吴大将潘璋,就是一个让人扼腕的例子。这位一生效忠孙权、战功赫赫的猛将,最终却因关羽之死被牵连,不仅全族惨遭灭门,还在后世背上了“贪财好利”的骂名,整整背了两千年。 潘璋出身山东,自年轻时便以勇猛闻名。投身孙权麾下后,他南征北战,多次救主于危难。合肥一战,他独自断后,铠甲上插满箭矢,硬是拼出孙权突围的机会。可以说,没有潘璋,就没有东吴的半壁江山。然而命运往往残酷。219年,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被擒,潘璋正是执行军令的前线将领。史载他曾劝孙权留下关羽,以备制衡蜀汉,却未被采纳。最终关羽被斩,而潘璋因与擒敌将领关系密切,被卷入血案,族人百余口惨死。 更让人叹息的是,后世的《三国演义》更把他塑造成抢刀、爱财的反派,把所有污名都扣在他头上。可据史料与出土文物显示,他治军严谨却体恤士卒,攻下城池也从不私取财物,与演义形象大相径庭。 历史的选择常常无情,一个忠将因此被埋没。陈寿在《三国志》中虽只寥寥数语,却点破真相:“性刚毅,临难不苟,惜乎遭逢世变,忠而见疑。” 也许,这才是潘璋最真实的注脚。 两千年后回望,那份忠诚和冤屈,仍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