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黎明的父亲得了肠癌末期,黎明当即发誓:“如果父亲能康复,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行善!”结果奇迹发生了。他父亲的病情好转了起来,奇迹康复。而黎明也说到做到,兑现他的承诺。 这场生死之约的背后,藏着黎明鲜为人知的成长轨迹。他出生在北京羊肉胡同,父亲黎亚雄是印尼归国华侨,母亲是北京饭店洗衣工,这样的家庭在特殊年代承受着巨大压力。 四岁移居香港后,父母婚姻破裂,14岁的黎明被送往英国留学,异国他乡的孤独让他过早尝尽人情冷暖。或许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苦难有着超乎常人的共情。 父亲病重时,黎明刚凭借《男儿本色》走红,事业上升期的他放下所有通告,在病床前目睹父亲肚子上插着导流管的痛苦模样。医生断言“最多三个月”时,他在病房走廊跪地祈祷的画面,至今仍被护士们私下谈论。 父亲康复后,黎明的行善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1994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找到他时,国内脊髓灰质炎疫苗推广正陷入资金困境。他带着团队跑遍23个省市,在甘肃山区看到孩子因下肢萎缩只能用手爬行的场景,当场脱下自己的外套裹住孩子。 为筹350万美元善款,他想出“义演+义卖”的组合拳:在首都体育馆连开四场演唱会,门票收入1500万全部捐出;发起“与黎明合唱一首歌”的拍卖,富婆们出价30万只为同台,他却在后台偷偷用润喉糖缓解声带水肿。 最惊险的是1991年华东水灾义演,有富商要求“钢筋绕颈”才肯捐款,他二话不说抓起钢筋往脖子上缠,第三圈时青筋暴起几近窒息,现场观众尖叫着冲上台施救。 这些拼命举动换来的,是8000万中国儿童免受小儿麻痹症威胁。吉尼斯纪录认证官在颁奖现场哽咽:“这是人类慈善史上覆盖最广的单次行动。”但光环背后,是长达三年的舆论围攻。 1996年卢旺达难民营探访时,他因在大屠杀遗址前“没戴口罩”被批“作秀”;2008年汶川地震义卖歌曲《你不会孤单》筹集9000万,却被质疑“用灾难消费歌迷”。 更伤人的是1991年那场破音事件——为多筹50万临时加唱,高音部分破音被媒体写成“走音天王”,导致他此后十年上台前都要服用镇静剂。 但黎明的行善哲学从未动摇。 2002年联合国秘书长亲自颁发“联合国护照”时,他只淡淡说:“这是8000万孩子应得的荣誉。”2016年香港迷你仓大火,他匿名给殉职消防员家属汇去50万; 2019年53岁参加“跑100层楼梯挑战”,膝盖旧伤复发仍坚持完成,最终筹得310万。最令人动容的是2020年疫情期间,他悄悄向武汉捐赠30万只N95口罩,发货单上只写“一个父亲的心意”。 如今的黎明,早已把慈善做成了事业。 他创立的基金会每年资助2000名贫困学生,在云南艾滋村建立的康复中心已帮助300多人重返社会。 去年港府第三次颁发银紫荆星章时,他在致辞中提到父亲:“他教会我,生命的重量不在于索取,而在于留下了什么。” 那些被他帮助过的孩子,有的成为医生,有的当上教师,他们在感谢信里称他为“黎明叔叔”——这个称呼,比任何天王头衔都更珍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