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葬完项羽,有人跟刘邦说:“项氏家族的人都留着是个隐患,不如趁现在斩草除根,省得以

葬完项羽,有人跟刘邦说:“项氏家族的人都留着是个隐患,不如趁现在斩草除根,省得以后闹事!”刘邦却摇了摇头:“杀他们容易,可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再说,项家也有人曾对我有恩。” 这话传到项伯耳朵里,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庭院里喂鸟。他手一抖,几粒粟米撒在青砖上,惊得鸟儿扑棱棱飞走了。 项伯望着空荡荡的鸟笼,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他杀人后被官府追捕,是张良冒死把他藏在自家地窖里,每天偷偷送饭。如今张良成了刘邦的谋主,而他这个项羽的亲叔叔,却成了刘邦座上宾。 刘邦的心思,项伯比谁都清楚。当年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寒光闪过刘邦咽喉的瞬间,是他挺身而出,用身体挡住了致命一击。 事后项羽质问他为何胳膊肘往外拐,他只能苦笑着说:“沛公与我有儿女亲家之约。”其实他心里明白,项羽刚愎自用,跟着他早晚要完蛋。而刘邦虽然出身市井,却能听进张良、萧何的话,这样的人才能坐稳天下。 “大王,射阳侯求见。”卫兵的通报打断了项伯的回忆。他整理了一下崭新的刘氏朝服,跟着卫兵走进未央宫。 刘邦正在批阅奏章,抬头看见他,笑着放下竹简:“老大人来得正好,朕正想听听你对分封诸侯的看法。”项伯心里一紧,他知道这是刘邦在试探他。 “陛下圣明,分封之事当以稳固江山为重。”他小心翼翼地回答。刘邦点点头:“朕打算让你去镇守江东,那里是项家的根基,你去最合适。” 项伯离开皇宫时,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他摸着腰间的射阳侯金印,想起项羽在乌江自刎前说的话:“天亡我,非战之罪。”可真的是天要亡楚吗?项伯苦笑一声,当年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卒时,天下人就已经寒了心。 而刘邦进入咸阳后“约法三章”,连子婴都没杀,这份胸襟,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消息传到沛县,那些跟着刘邦打天下的老兄弟们坐不住了。樊哙喝得醉醺醺的,拍着桌子大骂:“当年老子在鸿门宴上生吃猪腿救主公,如今倒让一个项羽的叔叔当侯爷?” 萧何赶紧按住他:“你懂什么?主公这是要让天下人看看,连项家人都能封侯,何况其他人?” 曹参在一旁点头:“当年雍齿背叛主公,主公不也封他为侯了吗?这叫千金买马骨。” 刘邦确实深谙此道。他不仅封项伯为射阳侯,还把项襄、项它等项氏族人都赐姓刘,封了侯爵。 这些人穿着刘氏的官服,在朝堂上与张良、韩信同列,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被刘邦的眼线盯得死死的。项伯每次上朝,都能感觉到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连咳嗽一声都得掂量掂量。 最绝的是刘邦定下的规矩:所有项氏族人必须称项羽为“项籍”,不能用“羽”这个字。有个叫郑君的项氏子弟不愿改口,第二天就被革职为民。 项伯看着郑君被拖出朝堂时那愤怒的眼神,心里一阵发紧。他知道,这是刘邦在一点点抽掉项家的脊梁骨——当后人连祖宗的名讳都不能提时,还谈什么复兴楚国? 多年后,项伯的儿子刘睢因酒后失言,被人告发说“项家早晚要翻身”。刘邦只是淡淡说了句:“射阳侯国就到此为止吧。” 项伯跪在未央宫前求情时,看见刘邦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当年在灞上初见时那个穿着粗布衣服的沛公。原来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赢——他不仅赢在战场上,更赢在人心的算计里。 刘邦驾崩那天,项伯已经卧床不起。他让孙子把自己扶到窗边,望着长安城头飘扬的刘氏大旗,喃喃自语:“当年若不是我……” 话没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孙子不知道,爷爷没说完的话是:“若不是我,这天下早就姓项了。”可历史没有如果,当项羽的头颅被汉军士兵割下时,项家的命运就已经写在了乌江的浪花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