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9月13日上午,镇报传媒服务中心内热闹非凡。继体验剪纸的灵动、面塑的精巧、立体传拓的厚重之后,备受期待的“镇报小记者非遗集市”第四期——泥塑(泥孩儿)体验活动如约而至。
当天,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泥孩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朱文杰和张静赟携手授课,为小记者们带来了一场沉淀着千年智慧的传统技艺盛宴,续写指尖非遗的传承篇章。
“镇报小记者非遗集市”是由镇江日报社与市文广旅局联合打造的贯穿全年的活动品牌,旨在让小记者近距离触摸非遗、感受传统。本次泥塑活动依旧延续“沉浸式体验+专业指导”的核心模式,小记者们化身“非遗小传人”,在揉、捏、塑、刻间感受传统泥塑技艺的独特魅力。
“泥塑俗称‘泥人’,被称为指尖上的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艺术形式。”活动伊始,张静赟为小记者们系统讲解泥塑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她介绍,泥塑自古便与乞巧节、求子祈福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相结合,逐渐成为承载民俗寓意的文化符号,最终演化出孩童吉祥造型的“泥孩儿”特色。泥孩儿的制作工艺精细而独特,选用优质黏土,经过揉捏塑形、自然晾干、烧制以及彩绘装饰等多道工序完成,色彩明快靓丽,呈现出鲜艳而富有层次感的艺术效果。
体验环节中,泥团在小记者们的指尖“焕发生机”。大家将老师教授的技艺与创意相结合,有的捏出憨态可掬的小兔子,有的塑造出灵动的卡通形象。“今天带领小记者一起制作月兔泥孩儿,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非遗美育体验。不只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审美教育。”传承人朱文杰表示。
此次泥塑体验活动,不仅让小记者们亲身感受了传统泥塑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记者卞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