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耕读铸魂·五链耦合” 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转自:光明日报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文科”建设的双重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管理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面临学科壁垒森严导致知识结构碎片化;数字技术赋能不足,学生缺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视野局限,难以在全球格局下思考中国乡村发展路径等核心挑战和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构建了“耕读铸魂·五链耦合”培养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多链协同育人的方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懂农业、善治理、通国际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价值引领:构建“红绿融合”思政育人链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乡村振兴使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挖掘齐鲁大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构建了“主题—情境—思政”三阶教学体系。学院教师先后开发了“鲁中合村并居矛盾调解”“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沂蒙老区乡村振兴实践”等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本土教学案例,将基层治理中的现实难题和政策执行困境融入“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前沿”等核心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院组织学生开展案例研讨、角色扮演与政策推演,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累计形成高质量决策方案28份,其中9项获得相关领导肯定,3项被地方政府采纳实施。这一价值链的实施,显著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三农”情感和责任担当意识,相关课程教学获评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实现了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学科交叉:打造跨界融合课程教学链

为解决学科交叉“表面化”的问题,学院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破管理学与农学、信息科学、人文社科等学科之间的壁垒。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管理+”课程体系,开设了“数字人文”“智慧农业与公共政策”等20余门跨学科课程。

在教学方式上,学院创新采用多模态教学方法,将案例研讨、田野调查、模拟实训与数据可视化有机结合。这些改革举措有效促进了管理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农业科学、环境生态等领域的深度交融,培养了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数字治理能力。

学院还组建了跨学科教学团队,聘请农业专家、信息技术工程师、乡村治理实践者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多学科视角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训练,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

实践赋能:完善耕读结合能力培养链

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培养理念,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全球案例发现系统”“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库”等优质资源,收集整理了200余个乡村振兴实践案例。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各地市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12个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一线开展驻点调研、参与乡村治理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学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个性化学习系统和智能评阅系统,实现因材施教和精准指导。通过这些举措,学生的数字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全面提升,真正实现了“读”以明理、“耕”以笃行的育人效果。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批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其中多项被当地政府采纳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服务落地:建立智库咨政成果转化链

学院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构建了“问题发现—研究攻关—政策转化”的完整服务体系。先后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各地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深入合作,建立了多个乡村振兴驿站和研究基地,组织师生定期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环境治理等课题开展深入研究。

学院创新实施“双导师”制,为每位研究生配备学术导师和实践导师,指导学生将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相结合。近年来,学院师生共同完成县域乡村振兴规划15项,承担地方政府委托课题20余项,形成智库报告20余篇,其中11篇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18项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实施。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提升了政策分析、决策咨询和公共服务能力,实现了从“数据分析”到“政策设计”再到“民生实效”的完整贯通,有效打通了学以致用的“最后一公里”。

开放拓渠: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发展链

学院坚持“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先后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课程共建、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等多形式合作。积极创新国际化培养模式,以乡村振兴实践为素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模块,组织学生开展中外乡村治理比较研究,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院教师团队在剑桥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学校举办的国际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6场,推介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模式。通过这些国际交流活动,学生拓宽了国际视野,提升了其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实现了从“文化自信”到“话语自信”的能力进阶。

(作者:王秀鹃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