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我们老家河南信阳的一个小村庄,外婆也叫嫏(lang第三声)娘,小孩们用叠音叫“嫏嫏,嫏嫏……”,听起来特别亲切。大约8岁的那年,妈妈问:“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嫏嫏!”我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答妈妈。妈妈说:“是吗,我也最爱你嫏嫏。”然后搂着我一起笑了。
很多年没有叫过嫏嫏了,只是时常在心底无数遍呼唤,不敢喊出声,不知道是别扭还是胆怯。嫏娘已经离开我8年了,但即便是现在,想起嫏娘眼泪就不停在眼眶中打转。我也不敢和妈妈聊任何有关嫏娘的话题,我知道,她跟我一样。嫏娘的离开,是我们心底深处最柔软的痛,仿佛有一根刺永远的扎在那里,一碰就会钻心的痛。我甚至到现在都不敢去翻看任何有关她的照片,我和她的很多合照,但她的音容笑貌永远印在我得脑海里……
嫏娘的脸上是一直带着笑意的,她的身上没有一点攻击性,就算是陌生人见到她第一眼也会觉得这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和亲的老太太。她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善意。
在我老家,每年初二都给嫏娘、舅舅拜年。长大后,对过年越来越没有感觉,但只有大年初二这天,是我特别期待的。有时候甚至在妈妈的默许下,我初一下午就跑去嫏娘家了。嫏娘有个妯娌,我称呼为二嫏娘。每回见到我也是看着很欢喜,拉着我的手说,让我和妈妈今年一定去她那里吃饭,但是我好像一回也没吃上。妈妈跟嫏娘说,年年听二娘叫我们去吃饭,到中午了也没见她准备饭菜。嫏娘笑着说,她就是那样的人,做什么事比较慢,包饺子菜放得多,做出来你们也不一定爱吃,争那一口干什么。妈妈说她和小姨还有舅舅们年年给二嫏娘孝敬了不少,年年一口水也没喝到。我知道妈妈不是非要去喝一口水或者吃一顿,她只是跟嫏娘单纯吐槽。嫏娘的善良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所以到现在我和妈妈都是不喜与人斤斤计较的性格,不为难别人,只愉悦自己。
我读大学那年,舅舅家的大表姐经媒人介绍,嫁到离家5公里外的街上。当时好多人说,表姐嫁了个好人家,公婆是出了名的能干,家里种了几十亩田地,每年丰收的时候,稻米、花生、油菜籽家里都堆不下。但是每次表姐回来,都听她在嫏娘面前吐槽她公婆,说她公婆很小气,一个月也不买一次肉吃。说她公婆就知道干农活,孩子一眼也不帮忙看顾。嫏娘笑着安慰表姐说,有的人就是恨财(就是惜财,只挣不舍得花),他们老两口这么拼命干,这么节省,他们就一个儿子,都是替你们攒的。表姐一听嫏娘这么说,说好像也是哦,笑起来了。从那以后,表姐回来很少吐槽了,我知道她是听进去了。嫏娘从另一个角度替她分析,消解了她心里的怨气,让她在婆家可以开心生活。凡事都有利弊,遇到让我们感到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换个角度想一想,说不定我们的心情就没那么糟了。
嫏娘这一生与人为善,她知道有些人在背后说是非,也知道有些人是故意占便宜,但是她从未与人面红耳赤地争吵过,都是一笑而过。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但我觉得我的嫏娘懂得这世间的很多道理,是个有大智慧的老太太。在她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闲时莫谈他人非,静坐常思自己过”。潜移默化中,我也养成与人为善的好品质,这是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如今,我已为人母,我也会用言行将嫏娘留给我的宝贵财富延续下去。
作者单位:中国核安全与环境文化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