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央视记者观察丨《奥斯陆协议》签署32周年巴以问题背后的美国黑影

32年前的9月13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美国白宫南草坪正式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份协议曾给巴以和平带来曙光。然而今天,和平不仅未能现实,冲突反而愈演愈烈。在这背后,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曾经见证《奥斯陆协议》签署的美国长期偏袒以色列,军事援助不断、外交遮掩偏袒,阻塞和平渠道,加剧了地区动荡。

央视记者刘旭: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从未间断,在2025年更是显著升级。美国不仅为以色列的国防提供保障,也在持续助推以色列增强开展军事行动的能力。与此同时,美国还默许以色列巨额军事采购继续推进。这种现实支撑,显示美国并未在政策上约束冲突升级,而是持续提供实质的助力。

在联合国安理会,美国频繁动用否决权,阻挠任何针对以色列的停火呼吁。2025年6月4日,美国再次否决了一呼吁“立即、无条件、永久停火”的决议草案。在过去,美国还否决了阿尔及利亚提出的“人道停火”决议,以及巴西等国提出的涉及人道救援的一些草案。

《奥斯陆协议》的初衷在于,通过互信与自治推动巴以走向和平。如今,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继续扩大定居点,巴勒斯坦领土被进一步割裂。而美国始终强调以色列“安全优先”,却无视巴勒斯坦人的存在权,自由与独立被结构化剥夺。漫漫的和平进程,在偏袒与军事援助的机制当中遥遥无期。

《奥斯陆协议》签署32周年之际,应该反思,没有平衡的安全考量,就没有真实的和解。美国若仍以“盟友”身份为以色列提供军事盾牌,却拒绝承担调停者的中立责任,巴以和平将继续在冷漠与武力交叠间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