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时,王稼祥主动找到毛主席说:“我看不得行,要不你出来领导大家干得了”,毛主席说:“干我是很想干,可是票不够哇!”王稼祥说:“没事,我给你拉拉选票去”。 这看似简单的对话背后,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转折。王稼祥当时是党中央领导成员之一,1925年赴苏联学习,曾受教条主义影响支持过王明路线。但到中央苏区后,他通过实践逐渐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第四次反“围剿”时,王稼祥身负重伤,长征中只能躺在担架上,却因此与同样患病的毛泽东有了深入交流的机会。两人在担架上探讨军事策略,毛泽东分析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王稼祥逐渐被说服,成为最早支持毛泽东的高级干部之一。 当时的毛泽东处境艰难。自宁都会议后,他被剥夺军事指挥权,只能负责政府工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湘江战役损失惨重,红军从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官兵对错误领导的不满情绪达到顶点。 王稼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深知只有毛泽东能扭转危局。于是在行军途中,他不仅自己坚定支持毛泽东,还主动做其他领导人的工作。 他找到张闻天,详细分析当前局势,两人在黄平橘林中达成共识:必须让毛泽东出来领导。随后,王稼祥又与周恩来、朱德等多次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 遵义会议召开前,王稼祥的努力已初见成效。通道会议上,毛泽东建议转兵贵州,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等多数人支持,虽未完全改变路线,但为后续决策奠定基础。 黎平会议上,毛泽东的建议被正式采纳,红军转向黔北,博古、李德的权威开始动摇。到了猴场会议,中央明确军事决策需经政治局讨论,实际上剥夺了李德的指挥权。 1935年1月15日,遵义会议召开。博古在报告中仍强调客观困难,回避主观错误。周恩来主动承担责任,张闻天作“反报告”系统批评错误军事路线,毛泽东则作长篇发言,深刻剖析李德、博古的战略失误。 王稼祥紧接着发言,旗帜鲜明支持毛泽东,提出撤销李德、博古的指挥权,由毛泽东领导红军。他的发言虽不长,却直击要害,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随后,朱德、刘少奇、陈云等纷纷表态支持,只有凯丰坚持反对,甚至质问毛泽东“你懂什么马列主义”,毛泽东反问“你读过《孙子兵法》吗”,凯丰哑口无言。 会议最终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王稼祥成为新“三人团”成员,协助毛泽东指挥军事。 这一转折,让红军从被动走向主动,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国民党追兵。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遵义会议没有王稼祥不行,他投了关键的一票”。 这场会议不仅是军事路线的纠正,更是思想路线的转变。王稼祥从苏联教条主义的拥护者,成长为实事求是路线的坚定支持者,他的转变代表了党内一批有识之士的觉醒。而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如今回望,王稼祥那句“我给你拉拉选票去”,看似简单,实则是对真理的坚持、对党的忠诚。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正是这些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力挽狂澜,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