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古代皇帝都懂“以史为鉴”,可到头来,自家王朝还是难逃灭亡命运。 先说周朝,见

古代皇帝都懂“以史为鉴”,可到头来,自家王朝还是难逃灭亡命运。 先说周朝,见商朝因兵力外调被“偷家”,便把亲戚、功臣封到各地当诸侯,让他们守边疆、拓土地。 一开始挺管用,可诸侯们势力越养越大,慢慢不把周天子放眼里,最后秦国直接灭了周,还一了六国。 秦始皇觉得分封制不靠谱,于是废了诸侯,搞郡县制。他以为这样就稳了,却没考虑郡守的忠诚度,秦末一乱,地方郡守全倒戈,大秦说垮就垮。 刘邦建汉朝,又觉得郡县制没人“护家”,就把自己儿子们封成诸侯王,想着就算天下乱了,江山还是刘家的。 可这些王爷都想当皇帝,又闹出“七王之乱”,差点把汉朝折腾没。 汉武帝赶紧改回郡县制,还专心打外敌,没承想外戚趁机夺权。到了东汉,皇帝不信大臣,重用太监,把朝堂搅得一团糟,黄巾起义一爆发,朝廷只能把权力放给地方,最后皇帝成了军阀的傀儡,司马家趁机抢了曹魏的江山,建了晋朝。 晋朝又吸取曹魏“打压皇族”的教训,疯狂给司马家亲戚封王,结果这些王爷为争权打起来,也就是“八王之乱”,晋朝国力耗光,外族趁机入侵,南北彻底分裂。 隋朝统一后,见世家大族太厉害,就搞了科举制,想靠选寒门人才削弱贵族。可这得罪了老牌贵族,再加上隋炀帝修运河、打高丽太劳民伤财,再次天下大乱,隋朝很快被唐朝取代。 唐朝又琢磨,边疆得有人守,就设了节度使,让他们掌兵又管政。可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最后直接造反(安史之乱),虽说叛乱平了,唐朝也开始走下坡路,最后被朱温篡权,建了后梁。 宋朝赵匡胤更明白,自己就是靠武将夺权上位的,所以登基后就“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武将没了造调兵的能力,可禁军战斗力也弱了,被辽、金、蒙古轮流打,最后丢了江山。 明朝朱棣得前朝防不住外敌,干脆把首都迁到北边,自己镇守边关。可他没料到,明朝末年不是外寇打进来,而被李自成的闯军给掀翻了。 清朝皇帝更自信,觉得前面所有教训都学到了,内忧外患都能搞定,甚至把来做生意的外国人都赶走了。 可他们不知道,海外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等洋人的军舰、大炮打过来,没了还手之力。 你看,这些皇帝都在“躲坑”,却总踩进新坑。不是他们不用心,而是他们只改表面问题,没碰封建制度的根。 这个制度本身就是“一家一姓的天下”,皇帝要保自己的江山,就得依赖地主、贵族可,这些人又会趁机抢土地、贪钱财。 王朝刚建立时,土地重新分,大家日子好过;可过几十年,地主就开始兼并土地,最后“富的有连片田地,穷的没立锥之地。 古代皇帝们。自以为抓住历史规律,实则在重复错误中越走越远,只因他们只修修补补,从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如今能跳出循环,并非比古人聪明,而是百年前,无数先烈以“天下为公”为信念,牺牲奉献,焚毁了旧世界的王朝破船,在焦土上建立起属于全体民众的共和国。 当“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声音响彻世界,才真正打破了延续千年的王朝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