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保险投资保险”。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8月底,中国平安相继买入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对两家险企H股持股比例突破8%,距离此前突破5%举牌线均不到1个月。2025年上半年,险资在资本市场上对包括银行、保险等高股息板块进行了超过二十次举牌,这背后是超万亿险资配置的重新“调度”。
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中国平安持续增持保险股,此举被市场解读为释放积极信号,折射出险企对自身行业基本面已筑底向好的共识。在分析人士看来,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一方面,上市险企自身具备股息优势;另一方面,头部险企较早布局了境内外上市高股息标的,红利资产的股价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间接影响。
平安持续增持保险股
港交所披露易显示,8月28日,中国平安旗下平安人寿、平安财险合计增持中国太保H股1072.02万股,每股均价35.6922港元。此次投资后,中国平安持有中国太保H股数量达到2.23亿股,持股比例升至8.02%。次日,平安人寿再度增持中国太保H股610.42万股,增持后持有中国太保H股达到1.98亿股,持股比例从前一天的6.92%升至7.14%。
整体来看,8月以来,中国平安持续增持中国太保H股,按投资均价计算,合计投资中国太保H股金额超30亿港元。除了中国太保H股,中国平安还在持续增持中国人寿H股。8月28日,平安人寿耗资超10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H股4409.5万股,每股均价约23.55港元。增持后,中国平安合计持有中国人寿H股达6.19亿股,持股比例升至8.32%。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H股增持中国太保达到举牌条件,也是时隔6年,再现保险资金举牌保险股。记者梳理发现,上一次保险公司举牌保险公司,还要追溯到2019年。中国人寿分别于当年7月31日和8月1日,通过港股二级市场连续买入中国太保H股股票,持股比例由4.87%增至5.04%,构成举牌。
中泰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认为,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释放了重要信号,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同样也会关注保险股,保险股同样属于“红利”范畴。同时,险资举牌同行表明了对自身行业基本面筑底向好的认同。保险股本身的红利特性是险资持续增持的重要原因。分析人士认为,险资投资保险H股与投资红利股逻辑类似,是低利率和新金融工具新准则下通过OCI(其他综合收益)账户增配高股息股票资产的延续。
险资举牌连创新高
中国平安连续增持保险股,是险资去年以来持续入市的缩影。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投资于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余额达4.7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25%。其中,人身保险公司持有股票市值2.8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从上市险企投资布局来看,截至6月30日,5家A股上市险企持有的股票资产金额超1.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超4000亿元,增幅达28.7%,远超投资资产增幅,入市明显提速。
举牌是反映险资投资动向的重要窗口。据记者统计,截至9月11日,保险公司今年来举牌已达28次,远超2021~2023年三年举牌总和。业内人士分析,险资积极入市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受低利率环境和新会计准则等影响,保险公司有增加权益资产配置的现实需求;二是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为险资加快权益配置解除藩篱。
从投资偏好来看,险资投资标的多具高股息特征。加大对高股息个股投资、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规模,有利于推动收益与报表更趋稳定。据统计,从险资今年以来举牌标的所处行业来看,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此外还涉及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高科技、环保等行业。
不过,也有保险机构投资业务负责人表示,会结合公司资产配置策略和战术进行选择,不会超配银行股。对于权益配置,多位上市险企高管近期表示,A股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将稳步增加权益资产配置,不断优化权益投资策略,增强投资业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