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本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并答记者问。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

财政部: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蓝佛安说。

蓝佛安指出,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充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

二是这些年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的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强。

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气、更加从容,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所在、优势所在。

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期间,财政部门将继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快建立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为经济行稳致远提供有力支撑。

蓝佛安具体介绍,在存量上做减法。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

在管理上做加法。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确保用得好、还得起、可持续。强化专项债“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隐性债、法定债“双轨”合并管理,建立统一的长效监管制度。依法加大债务信息公开力度,提升管理透明度。

在效益上做乘法。科学安排债券规模、结构,合理把握发行时机、节奏,保障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更好发挥政府债券的带动放大效应。

在风险上做除法。强化风险监测预警,从事后“救火补漏”扩展到事前“防患于未然”。健全专项债券偿债备付金管理机制,防范兑付风险。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层层传导压力,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8月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

中国人民银行9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八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业内专家指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和M2同比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并略高一些,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

备受关注的存款方面,8月人民币住户存款增加1100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7100亿元(7月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1.18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300亿元(7月大增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8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比上年同期低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

M1增速上行带动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8月末为2.8%,是2021年6月以来的最低值。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以来M1-M2剪刀差明显收敛,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财政政策发力增多、社融和贷款均保持合理增长,对M2增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此外,去年同期M2基数较低,也为当前M2增速保持较高读数创造了条件。

8月末M1余额同比增长6%,较上月末继续提升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9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M1增速延续反弹上行走势,一是8月权益市场交投活跃度升温,居民存款加快入市,部分货币由贮藏需求转为交易性需求,推升居民活期存款;二是季中月份理财等表外产品扩容节奏放缓,股市火热和债市调整或引发理财赎回表内,对存款分流力度降低;三是8月财政税收强度较7月有所下降,财政对资金的抽水效应减弱,同时前期形成的财政存款进入支出阶段、化债资金带来企业活期存款增长,均有助于M1增速回升;四是去年二季度整顿存款“手工补息”的影响仍有延续,同期形成较低基数。

业内专家表示,下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财政政策也在积极发力,有助于推动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中长期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有望更加均衡,经济循环也将更加顺畅。同时,也有专家呼吁,宏观政策要进一步聚焦深层次矛盾,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加强社会保障、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优化税收制度等方面也要加快推进,这些方面不仅有助于经济长期行稳致远,在短期也可以发挥宏观调控、促消费的作用。